房屋确权由不动产登记机构来颁发。
1.在我国,这一职责通常由各地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旗下的不动产登记中心负责。房屋确权是保障房屋所有权人合法权益的关键程序,因此,确权证书的颁发具有极高的法律效力。
2.申请人需要准备一系列相关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证明、土地使用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以及房屋竣工验收材料等。
这些材料经过不动产登记机构的严格审核,并实地查看房屋状况后,确认无误的,才会按照法律规定办理登记确权,并颁发不动产权证书。
3.由于不同地区的政策差异,具体的办理流程和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申请人在办理时应留意当地的具体规定。
找法网提醒,当房屋确权引发纠纷时,法律提供了多种处理方式。
1.双方可以尝试自行协商,基于平等、自愿的原则,就房屋产权归属及相关问题达成一致。这种方式成本最低,也最为便捷。
2.若协商无果,则可以申请第三方调解,如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等机构寻求帮助,在中立第三方的斡旋下争取达成和解。
3.若调解仍然无法解决问题,当事人可以选择仲裁或诉讼途径。
(1)若纠纷当事人事先或事后约定了仲裁条款,可以将纠纷提交至约定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
(2)若无仲裁约定,则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依据相关证据、产权登记情况、建房审批文件等进行审理,以确定房屋产权归属,并作出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判决。
在此过程中,当事人应积极收集证据,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房屋确权纠纷的解决途径主要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
1.协商,这是解决纠纷的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方式。纠纷各方可以自行沟通,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房屋确权问题达成一致。
2.若协商不成,可以申请调解。可以请求基层调解组织,如居委会、村委会等介入,依据事实和情理促使各方达成调解协议。调解协议一旦达成,各方应遵守并履行。
3.若调解仍然无法解决问题,且各方事先或事后达成了有效的仲裁协议,则可以申请仲裁。
仲裁程序相对灵活、高效,且仲裁裁决具有终局性,即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不得再就同一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诉讼途径。当事人可以向房屋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房屋产权归属进行审理和判决。
(1)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需要准备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这些证据可能包括房屋产权证书、购房合同、出资证明等。
(2)法院将依据这些证据和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