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发生事故时,首先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如果事故中有人员伤亡,非机动车驾驶人应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警处理。
2.在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时,应当标明位置,以便后续的事故认定和责任划分。
3.若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且当事人对事故事实及成因无争议,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并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
但无论如何,报警并等待交警的到来是处理此类事故的基本步骤,以确保事故得到公正、合法的处理。
找法网提醒,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事故责任划分主要依据双方的过错程度。
1.《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如果非机动车驾驶人没有过错,那么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有过错,那么会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
2.如果非机动车驾驶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事故,那么机动车一方将不承担赔偿责任。
3.责任的具体划分,需要交警根据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来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
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事故的赔偿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报警并等待交警到来,交警会出具责任认定书,明确事故责任;
2.双方根据责任认定书的结果协商赔偿事宜,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3.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各方当事人按照责任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在赔偿过程中,双方应保留好相关证据,如医疗费用发票、修理费用发票等,以便在协商或诉讼中证明自己的损失。也要注意在赔偿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不得采取过激行为或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