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鉴定结果出来后,下一步的程序具体如下:
1.劳动者需要仔细核对鉴定结果,确认鉴定的级别是否准确无误。
2.如果对鉴定结论(级别)存在疑虑或不服,劳动者有权在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3.若鉴定结果无误,劳动者接下来就可以依据该鉴定标准计算出自己应得的赔偿数额。
4.赔偿项目通常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住院伙食补助、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以及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就业和医疗补助金等。
5.如果用人单位已经投保了工伤保险,那么这些赔偿费用将直接由国家工伤保险机构依据标准发放给劳动者。
6.如果用人单位未投保工伤保险,劳动者则需要与用人单位依据相关标准进行协商解决。
7.在与用人单位协商的过程中,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劳动者可以依据劳动仲裁法规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程序。
8.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服的,劳动者还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以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9.一旦仲裁或诉讼判决生效,如果用人单位仍不支付赔偿费用,劳动者可以依据生效法律文书向法院执行局提起执行申请,由法院强制执行。
工伤鉴定后,如果劳动者对伤残等级结论不服,正确的做法是通过由下而上的复查程序来寻求公正。
1.如果劳动者对市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伤残鉴定结论存在异议,可以向省级劳动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省级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将被视为最终结论,具有法律效力。
2.值得注意的是,劳动者对伤残等级结论不服时,不能提起行政诉讼。这是因为行政复议办法明确规定,这种情况不属于行政复议范围,因此也不能进行行政诉讼。
3.从劳动鉴定委员会的组织和工作性质来看,它并非具体的行政行为,而是根据国家评残标准进行的医学专家组的技术性鉴定。
因此,劳动者在提出再次鉴定申请时,需要充分准备相关证据和材料,并说明理由,以增加再次鉴定被受理的可能性。
找法网提醒你,要求工伤经济补偿金是劳动者在工伤认定和鉴定后的重要权利。
1.劳动者可以凭借有效的工伤认定和鉴定结果,向用人单位提出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要求。这些经济补偿金通常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补助金等各项费用。
2.在要求经济补偿金的过程中,劳动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确保工伤认定和鉴定的程序合法、结果有效;
(2)要与用人单位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尽量达成一致意见;
(3)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要及时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或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劳动者还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以便在要求经济补偿金的过程中能够准确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