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按病假扣工资是不合法的处理方式,在遭受工伤事故并被认定为停工留薪期间,职工的工资应按照原先的工资水平进行发放,且这部分费用应由所属单位负责逐月承担并支付。
1.针对工伤被错误地按病假扣工资的情况,职工应立即与单位人事或财务部门沟通,明确指出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单位无权扣减。
2.若单位坚持错误做法,职工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包括但不限于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提起劳动仲裁。
工伤病假期间的工资发放标准遵循《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
1.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其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这一标准确保了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2.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但在特殊情况下,如伤情严重或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3.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但工资发放则需根据具体情况另行规定。
找法网提醒你,工伤后工资被扣,职工应首先与单位进行沟通协商,明确表达自身权益受损的情况,并要求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补发工资。
若单位拒绝补发或协商无果,职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维权:
1.收集证据:包括工伤认定书、停工留薪期证明、工资条等,以证明自身工伤事实及工资被扣的情况。
2.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职工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提交投诉材料,要求其对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3.提起劳动仲裁:若劳动监察部门未能解决问题,职工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请求裁决单位补发工资并支付相应赔偿。
4.寻求法律援助:在维权过程中,职工如遇到法律难题或需要专业法律支持,可以向当地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以获得专业的法律帮助。
综上所述,工伤职工在遭受工伤后应依法享受停工留薪期待遇,单位无权扣减其工资。如遇工资被扣情况,职工应通过多种途径积极维权,确保自身合法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