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受伤了要求赔偿的程序是:
1.及时报告: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提交材料: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3.认定与调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可以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
4.作出认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出具《认定工伤决定书》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
5.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6.领取待遇:经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后,根据鉴定结论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由用人单位或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相关费用。
找法网提醒,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下七种情形可以被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这是最常见的工伤情形,涵盖了大部分因工作直接导致的伤害。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这包括因工作纠纷、职场暴力等原因导致的伤害。
4.患职业病的。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接触某种职业有害因素而导致的疾病,被明确认定为工伤的一种情形。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这涵盖了因工作需要外出期间发生的伤害或事故。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这种情形考虑了上下班途中的交通安全问题,但要求受伤者非主要责任方。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这是一个兜底条款,用于涵盖其他可能被认定为工伤的特殊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