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来确定。这意味着,在大多数情况下,员工加班所得的工资报酬是基于他们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资标准。
1.加班工资的计算并不是随意设定的,而是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如《劳动法》第四十四条就对此作出了相关规定。
2.在标准工时制下,工作日加班、休息日加班和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加班工资基数均为劳动者本人的工资标准,但支付比例不同,分别为不低于150%、200%和300%。
找法网提醒,确定加班工资的基数,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合同是确定加班工资基数的首要依据。如果劳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那么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就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执行。
2.如果劳动合同中没有约定,那么可以参照集体合同的约定来确定加班工资的基数。集体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代表之间签订的,对全体劳动者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3.如果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加班工资的基数,那么可以按照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来确定。
加班工资基数与计算方法密切相关。一旦确定了加班工资的基数,就可以根据具体的加班时间和加班工资支付比例来计算员工应得的加班工资。
1.在标准工时制下,如果员工在工作日加班,那么就需要按照不低于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来支付加班工资;
2.如果是在休息日加班且不能安排补休的,则需要按照不低于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来支付;
3.如果是在法定节假日加班,则需要按照不低于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来支付。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日标准和小时标准时,需要将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除以21.75(月计薪天数)或(21.75×8)(月计薪小时数)。这样才能得出准确的加班工资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