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骗签了设备融资租赁合同,当事人首先不必过于慌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当事人之间可以尝试协商,重新订立一份符合双方真实意愿的合同。
2.如果协商无果,被欺诈方有权依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该合同。
具体来说,《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明确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
找法网提醒,要撤销被骗签的融资租赁合同,当事人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
1.确定诉讼管辖的法院是关键一步。这可以通过约定管辖和法定管辖两种方式来确定。
2.如果合同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已经对诉讼纠纷可能管辖的法院作出了选择,那么双方应遵守这一约定。
3.当事人需要书写起诉状,并整理好相关的诉讼材料,包括原被告的基本信息、合同及合同履行的相关证据材料等。
4.当事人需要将起诉状和诉讼材料提交到法院,并等待法院发送传票,确定开庭时间。在法庭辩论质证阶段,当事人需要就证据的真伪及证明力大小等方面进行辩论,并可提交新证据。
5.等待法院的判决结果。如果判决结果支持撤销合同,那么该融资租赁合同将被视为无效合同,自始至终无效。
一旦融资租赁合同被撤销,将产生一系列法律后果。
1.该合同将被视为自始无效,即合同从未成立过,对双方当事人均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双方无需再履行该合同下的任何义务。
2.对于因合同撤销而给一方当事人造成的损失,如果另一方当事人存在过错(如欺诈行为),则过错方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这包括因合同撤销而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可能产生的间接损失。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合同被撤销后双方无需再履行该合同下的义务,但双方仍应遵守法律法规和诚实信用原则,不得采取恶意行为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