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遭受工伤如何鉴定
更新时间:2025-03-09 06: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劳动者遭受工伤后,进行工伤鉴定的程序是提出工伤鉴定申请,提交相关材料,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审核等。需要准备的材料有工伤认定决定书、身份证明等。
一、
劳动者遭受工伤如何鉴定
工伤鉴定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提出工伤鉴定申请:工伤职工或其用人单位需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申请时需填写《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并提交相关材料。
2.提交相关材料:申请人需提供完整的申请材料,包括工伤认定决定书、诊断证明、病历资料、身份证明等。如果材料不完整,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会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材料。
3.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审核:委员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如材料完整,委员会将组织专家进行鉴定。鉴定过程通常在60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杂情况可延长30日。
4.专家进行鉴定: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会从医疗卫生组织专家库中抽取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鉴定。鉴定结论将在20日内送达申请人及用人单位,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二、
工伤鉴定需提交哪些资料
找法网提醒,在申请工伤鉴定时,劳动者提交以下资料:
1.工伤认定决定书原件及复印件,这是证明工伤事实的重要依据;
2.申请人为工伤职工本人的,需提供身份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3.申请人为工伤职工近亲属的,需提供近亲属关系证明;
4.申请人为单位的,应提供单位设立批准文件和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以及单位的授权委托书(加盖单位公章);
5.还需提供工伤职工本人1寸近期免冠彩色照片5张,以及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书和住院病历及相关检查报告。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工伤劳动部门如何认定
工伤认定的流程包括:向社保行政部门提出认定申请,递交必要的材料如工伤认定申请表和身份证复印件。之后,社保行政部门会展开调查核实工作,并最终做出工伤认定决定。为确保自身权益,请按照流程及时申请。
工伤没劳动合同怎么认定
工伤没劳动合同,可通过提供其他能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来认定,法律规定依据《劳动合同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规。
具体地,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1。即使未签订劳动合同,只要存在实际用工,就视为建立了劳动关系。而《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则明确规定了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包括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等。
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若未能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提供如领取劳动报酬的证明、工作证、招工登记表、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证言等证据,来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参照这些证据来确定事实劳动关系,进而进行工伤认定。
劳动局如何鉴定工伤
劳动局进行工伤鉴定时,需提交相关材料并遵循一定流程。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提交申请,如未申请,个人可在一年内提出。申请过程中需准备《工伤认定决定书》、医疗诊断证明、身份证明等材料。确保流程正确,以便劳动局能够顺利进行工伤鉴定,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