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不作为处理方式

更新时间:2025-03-07 05: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行政不作为处理方式是受害人可向上级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不作为案件处理包括裁定驳回起诉、驳回诉讼请求、判决履行等六种方式。
一、

行政不作为处理方式

  行政不作为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途径:

  1.受害人可以向其上级行政机关或同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通过行政内部的监督机制来纠正不作为行为。

  2.受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借助司法途径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找法网提醒你,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

  1.行政不作为案件的处理方式,包括判决履行,即在被告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时,法院可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2.行政不作为案件的处理方式有六种裁定驳回起诉、驳回诉讼请求、判决履行、确认违法、责令采取补救措施以及责令赔偿。

二、

行政不作为的表现形式

  行政不作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1.在依申请的行政案件中,行政机关可能对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不予受理或受理后不予答复。

  2.在依职权的行政案件中,行政机关可能对受害人请求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申请或自己发现的需要立即实施救助义务的情形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拖延履行行政义务。

  3.行政机关在接到行政相对人的许可申请、求助申请或依职权发现相对人需要立即实施救助义务的情形后,可能借故摆脱,无正当理由在法定的或合理的期限内拖延履行行政义务。

  4.行政机关还可能不履行行政合同中约定的行政义务。

  5.行政机关还可能不履行基于自身行为所派生的行政义务,如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被确认违法后,赔偿请求人向行政主体申请行政赔偿,行政主体不予答复的行为。

行政不作为处理方式

三、

行政不作为的成立条件

  行政不作为的成立条件并非一概而论,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1.理论上,行政主体的职责既然是法定的,行政主体就应严格依法履行,而不应以相对方是否申请为条件。

  2.在实践中,行政主体职责的履行往往指向特定相对方权益的保护,存在着相对方未请求而行政主体也知悉的可能,相对方是否提出申请,并不影响行政主体对相对方法定义务的履。

  3.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相对方不申请,行政主体不可能知悉,也就不可能履行法定职责。此时,相对方是否申请就决定了行政不作为的成立。

  因此,不能在原则意义上将相对方的申请一般地作为行政不作为成立的必要条件,也不能完全否定其重要性,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行政不作为如何认定?
对于行政不作为,常见的处理方式有提起行政诉讼或行政复议。选择哪种方式应考虑具体情况,如处理速度、成本及个人意愿。行政诉讼通常更正式,可能耗时较长;行政复议则可能更快捷,但决定权仍在行政机关手中。
行政不作为怎么起诉
遇到行政不作为的情况,您可以选择提起行政诉讼。具体流程为:首先,递交起诉状至法院,由法院决定是否立案;若立案,您将参与庭审,进行辩论和质证;最终,法院将作出判决,您也可依法选择上诉。请注意,及时处理以确保不会错过法定时效,影响案件结果。
对行政不作为能否起诉?
1. 对于行政机关的行政不作为同样是可以起诉的。如果当事人申请法院保护自己的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行政机关不作为的,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当事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应当予以受理。 2. 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