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离工资不给,处理方式如下:
1.可以直接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
2.若协商无果,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请求其介入调解或查处。
3.劳动者还可以选择通过劳动仲裁,对仲裁有异议的,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向用人单位追讨欠薪。
在整个过程中,保留好相关证据,如工作记录、工资条等,对于维护自身权益至关重要。
若自离后工资未发,且协商与投诉均未能解决问题,劳动者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
1.仲裁申请需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1年内提出,并明确列明被申请人(即用人单位)、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2.在仲裁过程中,劳动者需提交相关证据材料,如劳动合同、工作证明、工资发放记录等,以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及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事实。
3.劳动仲裁委员会将依法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若调解不成,将作出仲裁裁决。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找法网提醒你,自离工资的计算方式应遵循《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相关条款。
1.员工自离后的工资应按照其月工资和实际工作的天数来计算。
2.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而实际工作天数则是指劳动者在离职前实际出勤的天数,在计算过程中,应排除休息日、法定节假日等非工作天数。
3.根据要求,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结清劳动者的工资,并确保在约定的日期内及时发放,若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支付工资,劳动者有权要求其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或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