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案立案后还需要调查案件吗
更新时间:2025-01-30 15: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报案立案后,还需要调查案件,立案为刑事诉讼起点,公安、司法机关将依法收集证据,包括讯问、询问、勘验等,为侦查、起诉、审判奠定基础。
一、
报案立案后还需要调查案件吗
报案立案后,确实还需要调查案件,具体规定如下:
1.立案仅仅是刑事诉讼活动的开始,标志着公安、司法机关开始行使刑事诉讼职权。
2.立案之后,公安、司法机关会依照法定程序和职权,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为后续的侦查、起诉、审判活动打下基础。
这一过程包括了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勘验、检查、搜查、查封、扣押物证、书证、鉴定、通缉等一系列活动,旨在全面、客观地收集证据,确保案件的公正处理。
二、
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的规定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相关规定,人民检察院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直接立案侦查。
1.特定情况主要包括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犯罪。
2.对于这类案件,人民检察院需要直接立案侦查的,应当层报省级人民检察院决定。
3.省级人民检察院在收到提请批准直接受理书后,会在一定期限内作出是否立案侦查的决定,并可以决定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或者自行立案侦查。
这一规定确保了人民检察院在行使侦查权时的审慎性和规范性。

三、
公安机关立案需要什么条件
找法网提醒你,公安机关立案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1.有犯罪事实。有犯罪事实是指客观上存在着某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且该行为已经发生并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
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则是指依法应当追究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即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且不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情形。
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公安机关才能对案件进行立案侦查。在立案前,公安机关会进行初步调查,收集相关证据材料,以判断是否满足立案条件。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报案撤销后还会被调查吗?
法律分析:报案后如不撤案,将会依法调查并追究当事人责任。公安机关在撤销案件前需报请上级领导审查批准,并制作撤销案件报告。检察机关在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中,如认为被告人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可决定撤销案件。对于决定撤销的案件,应制作相应的决定书或通知书,并报送检察机关。
对于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案件,应立即报请上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并在二十四小时内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对于不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的事项,应告知扭送人、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向其他主管机关报案。重复报案或案件已办结的,应向相关人员作出解释。
经过侦查,发现存在无犯罪事实、情节显著轻微不认为是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犯罪嫌疑人死亡等情形之一时,应撤销案件。对于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但不是由立案侦查的犯罪嫌疑人实施,或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犯罪嫌疑人不够刑事处罚的,应对有关犯罪嫌疑人终止侦查,并继续侦查该案件。
立案还需要报案吗
立案后不需要再报警了。立案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犯罪事实行审查,司法机关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
若发现没有犯罪事实的,不予立案的,应当及时通知报案人。
也就是说立案发生在报案之后,所以已立案就不需要再报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