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劳务公司拖着不发工资的情况,劳动者有以下途径解决:
1.可以直接电话投诉至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该部门会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2.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劳动者还有权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劳动报酬。
3.如果这些方法未能解决问题,劳动者可以直接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通过仲裁裁决书向单位索赔,必要时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4.在索取工资的同时,劳动者还可依据法律规定,要求单位按应付金额的一定比例加付赔偿金。
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资拖欠发生纠纷时,申请劳动仲裁是有效的解决途径。
1.劳动者需前往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提交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证据及证据清单、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等材料。
2.提交材料后,仲裁委会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立案,并安排双方举证期和答辩期,案件将进行开庭审理,并进行调解,若调解不成,仲裁委会下达裁决书。
3.整个劳动仲裁过程一般应在60天内结案,若对裁决书不服,劳动者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在申请劳动仲裁期间,劳动者并不耽误去新单位工作。
找法网提醒你,劳务关系的认定主要基于双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合同内容以及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1.在主体上,劳务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都是法人或公民,也可以一方是法人,另一方是公民,劳务合同的内容主要由双方协商约定,形式可以是口头或书面。
2.劳务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劳动者提供劳务服务,用人单位支付劳务报酬,但无需提供保险、福利等待遇,双方之间不存在人身隶属关系。
3.劳务关系受民事法律规范的调整和保护,可能产生的责任主要是违约和侵权等民事责任。
4.在劳务关系中,劳动者的工资权益应得到保障,用人单位应按月以货币形式发放工资,如遇工资拖欠问题,劳动者可通过上述途径寻求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