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转让协议可能有效,关键在于合同主体的身份。
1.对于农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的农村房屋转让合同,由于宅基地使用权可在本集体成员内部流转,只要合同符合《民法典》关于有效合同的要件,即应认定其有效。
2.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与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的房屋转让合同,在缺乏禁止性规定的情况下,若符合合同法的其他有效要件,也应被认定为有效合同。
3.当涉及农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与城镇居民之间的房屋转让时,由于宅基地使用权不得向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转让,此类合同应被认定为无效。
农村宅基地的转让需遵循一系列流程并准备相应材料。
1.宅基地的买卖应经过村民委员会的书面同意,确保集体利益不受损害,若房屋为共有,还需征得其他共有人的同意。
2.转让双方需提交户口薄、居民身份证、房产证等相关材料,以证明身份和房屋权属。在正式交易前,建议到产权登记部门核查房屋产权是否存在瑕疵,如抵押、查封等情况。
3.双方应订立书面买卖合同,并办理审批、过户手续,包括“宅基地证”或“集体土地使用证”及“房产证”的过户更名,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找法网提醒你,农村宅基地的转让并非无限制,存在多种不得转让的情形。
1.城镇居民购买农村宅基地及其上的房屋是禁止的,因为宅基地使用权具有身份性和福利性,仅面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2.法人或其他组织也不得购买农村宅基地,以避免商业资本对农村土地的侵占,若转让人未经集体组织批准擅自转让宅基地,或向集体组织成员以外的人转让宅基地,均属无效行为。
3.若受让人已有住房且不符合宅基地分配条件,亦不得受让宅基地,以维护农村宅基地的公平分配和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