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每月工资发放时间最迟不能超过自然月结束的30天。这是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因此,用人单位应当确保在自然月结束的30天内完成工资的结算和支付。超过这个时间,即构成拖欠工资的行为。
1.推迟工资发放是否合法,取决于推迟的原因和时长。
2.一般来说,如果单位因为营业困难或其他非单位可控制的原因,可以根据地方法律规定最多延迟三十天发放工资。
3.如果推迟工资发放超过三十天,或者推迟的原因并非出于单位营业困难或其他非单位可控制的原因,那么这种行为就构成了拖欠工资,是违法的。
4.根据《劳动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1.拖欠工资是一种违法行为,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2.用人单位还可能面临劳动行政部门的责令支付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处罚。
3.也存在一些情况下,用人单位在约定的工资发放时间没有发工资并不构成无故拖欠工资,不属于违法。
(1)用人单位遇到非人力所能抗拒的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无法按时支付工资;
(2)或者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在征得本单位工会同意后,可暂时延期支付劳动者工资。
总之,用人单位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在遇到拖欠工资的情况时,可以通过协商、投诉、仲裁、申请支付令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工资是劳动者应得的权益,了解这些规定有助于你维护自己的权益。若仍有疑问,可以在找法网上发起咨询,我们会为你提供更专业的法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