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有哪几种情形

更新时间:2024-05-13 12: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形包括:共同过失犯罪、故意与过失犯罪混合、故意内容不同、同时犯、实行过限、片面共犯及事后通谋等。本文将详细解析这些情形,并探讨共同犯罪中各自应负的责任。
一、

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有哪几种情形

  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形包括:

  1.共同过失犯罪行为。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过失犯罪,不属于共犯,而是根据各自的过失犯罪情况分别承担刑事责任。

  2.二人以上实施危害行为,其中一个为故意犯罪,另一个为过失犯罪。这种情况下,根据各自的罪过形式和行为形态,分别承担刑事责任。

  3.实施犯罪时故意内容不同。

  例如,两人共同用木棍打击一人,一人有杀人故意,另一人有伤害故意。由于故意内容不同,不构成共犯关系,而是根据各自的犯罪行为定性,分别承担刑事责任。

  4.同时犯。即两人或两人以上在没有共同犯罪意思联络的情况下,针对同一目标在同一时间实施同一犯罪。这种情况应作为单独犯罪分别处理。

  5.实行过限行为。

  即超出共同犯罪故意范围外的犯罪行为,不构成共犯。对于超出共同犯罪故意的其他罪行,只能由实施该行为的人独自承担刑事责任。

  6.“片面共犯”不宜作为共犯处理。

  这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共同造成一危害结果,但双方没有犯意联络,一方知道对方的行为与性质,但对方却对此不知。在我国刑法中,这种情形不宜作为共同犯罪处理。

  7.事后通谋的窝藏、包庇、窝赃、销赃等行为。因为这些行为在事先和犯罪过程中都没有共犯的意思联络,所以缺乏共犯的主观条件。

二、

分别负责的情况

  1.在共同犯罪中,根据各自的犯罪行为和犯罪情节,各犯罪人应分别承担刑事责任。

  2这包括共同过失犯罪、二人以上实施的危害行为中一个为故意犯罪一个为过失犯罪、实施犯罪时故意内容不同、同时犯、实行过限行为、片面共犯以及事后通谋行为。

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有哪几种情形

三、

共同行为的性质

  1.共同行为的性质是判断共同犯罪是否成立的关键。

  2.根据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只有当各犯罪人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并共同实施犯罪行为时,才能认定为共同犯罪。

  3.如果各犯罪人之间缺乏共同的犯罪故意或者犯罪行为没有相互关联,则不能认定为共同犯罪。

  因此,在判断共同行为的性质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犯罪人的犯罪故意、犯罪行为以及犯罪结果等因素。

  是否还有其他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形?对于共同犯罪,你还有什么疑问?欢迎在找法网上发起咨询,我们随时为你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什么情形不构成共同犯罪,法律上如何认定
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形多样。如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应教育引导;无共同犯罪故意,则分别追责;无共同犯罪行为或侵犯不同客体,也需分别处理。处理方式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确保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不构成共同犯罪情形有什么
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形包括: 1. 实行过限行为; 2. 事前无通谋的事后帮助行为; 3. 两个以上的人在同一或极为接近的时间、场所,对同一犯罪对象先后实施同种犯罪,但主观上没有犯意联系的情况。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犯罪行为。如果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则不以共同犯罪论处,而是根据各自所犯的罪行分别处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被视为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形有: 1、实行过限行为; 2、事前无通谋的事后帮助行为; 3、两个以上的人在同一或者极为接近的时间、场所,对同一犯罪对象先后实施同种犯罪,而主观上没有犯意联系的情况。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第二十七条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律师解答动态
你可先收集能证明与平台及第三方公司约定回款的证据,像合同、聊天记录、交易流水等。然后准备起诉状,写明
您好,根据《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若干问题的通知》(人社部规〔2016〕5号)规定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3分钟前
离婚孩子共同抚养指离婚后双方都有抚养孩子的权利和义务,一起保障孩子生活、学习等。子女抚养费分担可先由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1分钟前
极融借款里的担保服务费和融资咨询服务费是否合理,得看具体合同约定和收费标准。若收费过高且无合理依据,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2分钟前
帮不熟的人扫码辅助注册可能有风险,若对方用注册账号进行违法活动,你可能受牵连。解决方案是及时联系注册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3分钟前
签署见习协议前不是必须办理失业登记。见习协议主要是明确见习人员与单位的权利义务,和失业登记没有必然联
我也要提问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下载低至¥9.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