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案由新规定的内容
更新时间:2024-07-19 00:2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民事诉讼案由新规定的内容是什么?民事诉讼案由新规定涉及人格权、婚姻家庭、物权、合同等多个方面,为当事人提供明确诉讼指引。了解这些规定,有助于保护个人权益和维护市场秩序。
一、
民事诉讼案由新规定的内容
1.民事诉讼案由新规定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主要涵盖了人格权纠纷、婚姻家庭继承纠纷、物权纠纷以及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纠纷等多个领域。
2.这些案由的设定旨在明确各类民事案件的性质和范围,为当事人提供明确的诉讼指引,也为法院提供了审判依据。
二、
人格权纠纷总述
1.人格权纠纷是民事诉讼案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到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以及婚姻自主权等方面的纠纷。
2.这些纠纷涉及个人的基本权利,因此在诉讼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对当事人权益的保护。

三、
物权纠纷与合同争议
物权纠纷和合同争议是民事诉讼案由中的另外两大类别。
1.物权纠纷主要包括不动产登记纠纷、物权保护纠纷、所有权纠纷、用益物权纠纷、担保物权纠纷以及占有保护纠纷等。
2.这些纠纷涉及到物的归属、利用、收益和处分等方面的问题,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3.合同争议则主要涉及到合同纠纷、无因管理纠纷以及不当得利纠纷等方面。
4.合同纠纷涵盖了缔约过失责任纠纷、确认合同效力纠纷、债权人代位权纠纷、债权人撤销权纠纷等多种类型,这些纠纷的处理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交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民事案由种类繁杂,掌握规定能助你一臂之力。还有更多法律问题,来找法网与法律小助手一同探讨吧!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民事诉讼时效指哪些,法律有什么规定
提起民事诉讼在时间上有严格的规定。法律上的时间概念叫诉讼时效,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有效时间。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就丧失了胜诉权。诉讼时效一般分为几种:
(1)一般诉讼时效
指除法律有特殊规定外,都应适用的一般的诉讼时效。根据《民法典》第188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最长诉讼时效
我国法律规定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根据《民法典》第188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自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3)诉讼时效中断
根据《民法典》第194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等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4)诉讼时效中止
根据《民法典》第195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等情形。
(5)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请求权
根据《民法典》第196条规定,下列请求权的案件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以及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依法提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等请求权。
民事诉讼中案由种类有哪些
民事诉讼的案由一般有:
1、人格权纠纷。
2、婚姻家庭、继承纠纷。
3、物权纠纷。
4、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纠纷。
5、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
6、劳动争议、人事争议。
7、海事海商纠纷。
8、与公司、证券、保险、票据等有关的民事纠纷。
9、侵权责任纠纷。
10、适用特殊程序案件案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