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案由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4-06-23 01: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民事诉讼案由繁多,涉及人格权、婚姻家庭、物权、合同等多个方面。了解这些案由有助于明确诉讼方向,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民事诉讼案由的分类。
一、
民事诉讼案由有哪些
民事诉讼案由是民事诉讼中用于标识案件性质、区分案件种类的基本要素。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修改后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通知》,民事诉讼案由主要包括:
1.人格权纠纷;
2.婚姻家庭;
3.继承纠纷;
4.物权纠纷;
5.不当得利纠纷;
6.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
7.劳动争议;
8.人事争议;
9.海事海商纠纷;
10.与公司、证券、保险、票据等有关的民事纠纷;
11.侵权责任纠纷以及适用特殊程序案件案由等。
这些案由分类详细,覆盖了民事诉讼的各个领域。
二、
民事案由旅游合同纠纷解决办法
对于民事案由中的旅游合同纠纷,解决方法主要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1.协商是当事人双方自愿互谅的基础上,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自行解决纠纷。
2.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寻求调解,即在主管部门、第三者、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的主持下解决纠纷。
3.仲裁是另一种解决方法,包括国内仲裁和涉外仲裁两种,当事人可以根据合同约定选择仲裁机构进行裁决。
4.如果其他方法无法解决问题,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审理并作出判决。在解决旅游合同纠纷时,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法需要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当事人的需求。
除了旅游合同纠纷,还有哪些民事纠纷可以仲裁解决?如果你对民事案由有进一步疑问,欢迎在找法网发起咨询,我们将为你提供详细的解答。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民事诉讼时效指哪些,法律有什么规定
提起民事诉讼在时间上有严格的规定。法律上的时间概念叫诉讼时效,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有效时间。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就丧失了胜诉权。诉讼时效一般分为几种:
(1)一般诉讼时效
指除法律有特殊规定外,都应适用的一般的诉讼时效。根据《民法典》第188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最长诉讼时效
我国法律规定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根据《民法典》第188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自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3)诉讼时效中断
根据《民法典》第194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等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4)诉讼时效中止
根据《民法典》第195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等情形。
(5)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请求权
根据《民法典》第196条规定,下列请求权的案件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以及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依法提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等请求权。
民事诉讼中案由种类有哪些
民事诉讼的案由一般有:
1、人格权纠纷。
2、婚姻家庭、继承纠纷。
3、物权纠纷。
4、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纠纷。
5、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
6、劳动争议、人事争议。
7、海事海商纠纷。
8、与公司、证券、保险、票据等有关的民事纠纷。
9、侵权责任纠纷。
10、适用特殊程序案件案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