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劳动仲裁时效后果是怎样的
更新时间:2024-02-27 01: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超过劳动仲裁时效后果是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劳动者的仲裁申请,因此劳动者应该在1年内的仲裁时效是尽快申请。超过劳动仲裁时效后,劳动者还能向法院起诉。
一、
超过劳动仲裁时效后果是怎样的
超过劳动仲裁时效后果是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当事人的仲裁申请,当事人一般不能通过仲裁的方式来解决其劳动争议。该时效期间一般是一年,若当事人要提请仲裁的,就需要及时去进行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
超过劳动仲裁时效能直接起诉吗
找法网提醒您,过了劳动仲裁时效还可以诉讼。误过仲裁时效只是表明了劳动者失去了“胜裁权”,不能通过仲裁的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还有“胜诉权”。即便超过仲裁的法定时效,劳动者也能就该劳动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
超过劳动仲裁时效起诉的费用谁承担
一般由败诉方承担诉讼费,胜诉方自愿承担的除外。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二十九条
诉讼费用由败诉方负担,胜诉方自愿承担的除外。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
共同诉讼当事人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其对诉讼标的的利害关系,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劳动仲裁时效超时的如何
确定当事人的仲裁申请,是否超过了时效的期间;是否存在时效中断或中止的情形;是否属于因拖欠劳动报酬,而发生的争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对此应当受理。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超过劳动仲裁时效后果是什么,有哪些规定
超过劳动仲裁时效的后果就是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当事人的仲裁申请,当事人一般不能通过仲裁的方式来解决其劳动争议。该时效期间一般是一年,若当事人要提请仲裁的,就需要及时去进行申请。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第五十条
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超过劳动仲裁时效后果是什么
超过劳动仲裁时效的后果就是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当事人的仲裁申请,当事人一般不能通过仲裁的方式来解决其劳动争议。该时效期间一般是一年,若当事人要提请仲裁的,就需要及时去进行申请。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第五十条
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