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借款合同无效担保是不是有效

更新时间:2024-01-25 07: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民法典中借款合同无效,担保也是无效的。民法典中借款合同无效的后果有三种,分别是返还财产、赔偿损失以及追缴财产。民法典中借款合同无效的情形有一方使用欺诈的方式签订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等。
一、

民法典中借款合同无效担保是不是有效

  担保没有效力,借款合同作为担保合同的主合同,借款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不承担担保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八条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二、

民法典中借款合同无效的后果是什么

  1.返还财产:借款合同无效后,当事人依据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对方。即使是无过错一方占有了对方财产,也应当返还给对方。

  2.赔偿损失:如果贷款人已经提供借款,返还借款不足以弥补损失时,借款人应当赔偿损失;如果贷款人实际未提供借款,但合同无效是借款人过错造成的,则由借款人向贷款人承担赔偿损失责任;如果合同是双方过错造成的,则由双方按各自的过错承担责任。

  3.追缴财产:双方恶意串通,实施民事行为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应当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者返还第三人。

借款合同无效担保

三、

民法典中借款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行为。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找法网提醒您,《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借款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是否有效,民法典规定
借款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是否有用要看情况。一般一旦认定主合同无效,往往会认定担保合同无效,即使担保合同里有类似“主合同无效而担保合同继续有效”的约定条款,也不能确保担保合同的当然有效。 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法律依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二条 保证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保证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保证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保证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在民法典中,贷款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是否有效
借款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以下合同无效。 (一)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 (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三)当事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同; (四)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合同。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规定,贷款合同无效担保是否有效
借款合同担保无效类型有: 1、担保的主体不合格,如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 2、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担保合同无效,如欺诈、胁迫、恶意串通造成的担保合同无效。 3、以禁止流通物提供担保的合同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六百八十三条 机关法人不得为保证人,但是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 以公益为目的的非营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不得为保证人。
相关知识推荐
律师解答动态
请问遇到什么法律问题需要解决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4分钟前
劳务合同到期,公司既不通知续签也不通知解除,这种情况你可主动与公司沟通,明确合同后续处理。若公司仍无
陈景芝律师
陈景芝律师
11分钟前
请问遇到什么法律问题需要解决
我也要提问
相关文书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