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到期怀孕怎么办
更新时间:2024-07-15 14: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合同到期怀孕,劳动合同需要续签,用人单位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若违法解除的,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合同到期怀孕可以享受的待遇是适当适当减轻工作、可以享受九十天的产假等。
一、
合同到期怀孕怎么办
怀孕的女员工合同到期应当续签,续延至孕期、产期、哺乳期结束,单位维持原有待遇劳动者不愿意续签的不需要赔偿。
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女职工可以要求双倍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超过半年不足一年的,支付一个月工资,不足半年的支付半个月工资。
二、
合同到期怀孕可以辞退吗
法律上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即使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也是不能终止劳动合同的,必须将劳动合同延续至相应情形消失时才能终止。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
合同到期怀孕可以享受什么待遇
1.不得与女职工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强度及禁忌劳动的保护;
3.适当给予休息时间或适当减轻工作;
4.可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根据《劳动法》第六十一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公司不续签怀孕劳动合同,生育险和生育津贴怎么办?
1、怀孕的女员工合同到期应当续签,续延至孕期、产期、哺乳期结束。如果单位不续或者降低原来劳动条件导致未续签合同,则需要进行经济补偿。但如果单位维持原有待遇,劳动者不愿意续签的,则不需要赔偿。
2、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或解除与其的劳动合同。此外,劳动者在以下情形中,用人单位不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怀孕合同到期怎么办,法律有什么规定?
怀孕合同到期了的,劳动合同应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用人单位一般不能在女职工怀孕时解除劳动合同,否则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要继续履行合同或者支付双倍赔偿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五条
劳动合同期满,有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但是,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终止,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八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怀孕合同到期后该怎么办,法律有哪些规定?
怀孕劳动合同到期了,用人单位应当继续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提高原工作条件,劳动者仍然要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终止合同,且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第四十八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