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变更的法律程序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12-19 21: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变更的法律程序是由申请人携带材料向人民法院提出变更申请等。精神病人法定监护人变更需要原来监护人的身份材料、证明存在丧失监护资格的材料等。
一、
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变更的法律程序是什么
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变更的法律程序是:
1.申请人向人民法院提出变更申请。
2.法院审理并作出决定。
3.被申请人提出异议。
4.法院裁定是否准予变更。
5.当事人不服的,可以上诉或申请再审。
6.变更生效后,由新监护人执行。
《民法典》第二十九条规定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第三十条规定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可以协议确定监护人。协议确定监护人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二、
精神病人法定监护人变更需要什么材料
精神病人法定监护人变更需要以下材料:
1.原来监护人的身份材料。
2.新监护人的身份材料。
3.证明存在丧失监护资格的证据材料。

三、
精神病人法定监护人变更需要多久完成
找法网提醒您,精神病人监护人的变更诉讼最长在6个月以内审结。如果是协议变更监护人,只要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思表示的,则可以随时变更监护人。如果是起诉至法院请求变更监护人的,如果适用简易程序,应当在三个月之内审结;如果适用普通程序,应当在六个月之内审结。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精神病人变更监护人怎么变更?
精神病人变更监护人需依法进行。具体操作包括:1. 当事人申请变更,需向法院提出申请并说明理由;2. 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请求撤销原监护人资格,同时要求法院指定新监护人,需提供相关证据。法院将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定。
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如何变更?
监护权的变更情形:
1. 现有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或者监护人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而要求变更监护人的。
2. 申请变更监护人,此处的申请人较广泛,可以为未成年人的生父母,长期抚养未成年人的祖父、兄姐等,必须是与未成年人生活非常亲密的亲属或组织。
3. 法官裁判变更。法院根据具体情形,从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原则出发,作出相应裁判。
精神病人如何更改监护人?
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变更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当事人主动申请变更;二是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请求撤销原监护人的监护资格,并要求依法指定新的监护人。变更的原因主要是原监护人有严重伤害被监护人的行为或怠于履行监护职责等其他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具体情形包括: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以及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此外,如果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配偶有上述行为,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也可以要求撤销其监护资格,并依法指定新的监护人。如果变更后的监护人代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一方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应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