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和三方协议在什么方面有所不同
更新时间:2024-01-24 11: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劳动合同和三方协议在签订时间、主体范围、合同内容、目的以及适用法律等方面有所不同。劳动合同的签订是不会影响到应届毕业生的身份的,应届毕业生是在毕业当年的学生。
一、
劳动合同和三方协议在什么方面有所不同
1.签订时间不同。三方协议是学生在校期间签订的,而劳动合同是在毕业生毕业离校后到单位正式报到后签订的。
2.主体不同。三方协议的主体是三方,即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而劳动合同的主体是两方,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3.内容不同。三方协议的主要内容是毕业生如实介绍自身情况,并表示愿意到用人单位就业、用人单位表示愿意接收毕业生,学校同意推荐毕业生并列入就业方案;而劳动合同是记载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是劳动关系确立的法律凭证。
4.目的不同。三方协议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关于将来就业意向的初步约定,是编制毕业生就业方案和将来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的依据。而劳动合同主要是劳动关系确立后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得到应有的保障。
5.适用的法律不同。三方协议的制定、发生争议后的解决主要依据是《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规定》、《民法典》等,而劳动合同的订立以及发生争议后主要是依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来解决。
二、
劳动合同影响应届毕业生身份吗
劳动合同不影响应届毕业生身份。
1.应届生能直接签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守平等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
2.应届毕业生劳动合同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通常需要先签订三方协议,劳动者依法报道后,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三方协议失效。

三、
可以同时签订劳动合同和三方协议吗
找法网提醒您,三方和劳动合同一起签是可以的。新员工入职到新的单位时候,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了才保障自己的劳动关系的合法性,要是自己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自己的权益就可能会受到公司的侵犯。《劳动合同法》中规定,当事人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劳动合同和三方协议有什么不同
三方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区别在于:
1. 两者所适用的依据不同。三方就业协议书适用的依据是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法规和规定;而劳动合同则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限定和保护。
2. 两者主体不同。就业协议的主体涉及学校、用人单位、学生三方;而劳动合同则仅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两方构成。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在建立劳动关系时,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且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一旦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劳动合同和三方协议有怎样的不同
三方协议和劳动合同具有以下区别:
1. 主体不同:三方协议涉及学校、学生、用工单位三方,而劳动合同仅涉及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
2. 签订时间不同:三方协议是在学生毕业离校后到单位正式报到后签订,而劳动合同是在用工之日起即应签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已建立劳动关系但尚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则应在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此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签三方协议和劳动合同有什么不同
一、签三方协议和签劳动合同有什么区别
1. 签订时间不同。三方协议是学生在校期间签订的,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毕业离校后与单位签订的。
2. 主体不同。三方协议的主体包括毕业生、学校和单位三方,而劳动合同的主体仅为劳动者和单位。
3. 内容不同。三方协议主要描述毕业生想到单位就业,单位表示接受,学校同意推荐毕业生就业的意向。而劳动合同则明确劳动者付出劳动,单位支付报酬,并详细列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4. 目的不同。三方协议主要用于制定毕业生就业方案,作为将来双方签订劳动合同的依据。而劳动合同则旨在建立劳动关系后,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
二、签署劳动合同需要什么材料
签署劳动合同需要的材料包括:
1. 劳动者的身份证;
2. 劳动者的毕业证书;
3. 劳动者的相关资格证书;
4. 个人照片,通常是一寸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