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的决定期限是怎么规定的
更新时间:2024-01-06 00: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行政复议的决定期限一般是六十天,对于特殊情况的,经过负责人批准,可以申请延长。行政复议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
一、
行政复议的决定期限是怎么规定的
行政复议期限需要的时间一般为六十日。根据我国《行政复议法》的相关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六十日的除外。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
二、
行政复议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找法网提醒您,行政复议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合法原则指行政机关必须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复议;公正原则指复议过程中对双方不得偏袒;及时原则指复议机关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时效内完成复议;便民原则指复议必须以民众的便利为优先,不能以机关的便利为优先。

三、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区别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区别:
1.二者受理的机关不同。行政诉讼由法院受理;行政复议由行政机关受理。一般由原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受理,特殊情况下,由本级行政机关受理;
2.二者解决争议的性质不同。人民法院处理行政诉讼案件属于司法行为,适用行政诉讼法;行政机关处理行政争议属于行政行为的范围,应当适用行政复议法;
3.二者适用的程序不同。行政复议适用行政复议程序,而行政诉讼适用行政诉讼程序。行政复议程序简便、迅速、廉价,但公正性有限;行政诉讼程序复杂且需要更多的成本,但公正的可靠性大。行政复议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而行政诉讼实行二审终审制度等;
4.二者的审查强度不同。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原则上法院只能对行政主体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而根据其他法律的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可以对行政主体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查;
5.二者的受理和审查范围不同。有相关法对受理范围均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此外,法律还规定对国务院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审查申请。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行政复议申请的期限是如何确定的
针对行政复议申请,其期限一般设定为六十日。对于简单的案件,行政复议机关应在这个期限内作出决定。但如果情况复杂,可以申请延长复议期限,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三十日。这样的规定旨在确保程序的合法性,充分保障申请人的权益。
行政复议的时限一般是怎样规定的
行政复议时限内应及时提出申请,可书面或口头申请。选择书面申请应详细阐述复议理由和请求,口头申请则需向复议机关说明情况并记录在案。
行政复议期限延长最多多长时间,法律上怎么规定的
1. 行政复议延长的期限,最多不超过三十日。一般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的六十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情况复杂的,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批准,可以延长最多不超过三十日。
2.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六十日的除外。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是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三十日。
3. 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应当制作行政复议决定书,并加盖印章。
4. 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5. 被申请人应当履行行政复议决定。被申请人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或者有关上级行政机关应当责令其限期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