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规定保证人履行担保责任后怎样追偿

更新时间:2023-11-06 04: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民法典规定保证人履行担保责任后追偿是在担保人偿还债务后,可以向债务人在清偿范围内行使追偿权。保证人追偿权的范围是保证人履行担保责任向主债务人的债权人清偿的债务款、为清偿债务支出的必要费用等。
一、

民法典规定保证人履行担保责任后怎样追偿

  民法典规定保证人履行担保责任后的追偿办法是担保人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履行担保责任,偿还债务后,担保人可以向债务人追偿,债务人不还款的,担保人可以起诉债务人。保证人有清偿被保证债务的保证行为。保证人的清偿行为使债务人对债权人的债务责任得以免除。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清偿责任,因保证人的清偿行为部分或全部消灭的,保证人在清偿范围内可行使追偿权。

  找法网提醒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条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有权在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内向债务人追偿,享有债权人对债务人的权利,但是不得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二、

保证人追偿权的范围

  保证人追偿权的范围,一般应当包括两部分:

  1.保证人为主债务人向债权人清偿的债务额,但以主债务人因其清偿受免责的数额为限。

  2.保证人履行保证债务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但因保证人的过错而多付出的费用不在此列。

保证人行担保责任

三、

保证人的追偿权与代位权的区别

  1.产生的法律基础不同。前者基于保证人与债务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而产生;后者则不是基于保证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关系,而是基于民法关于第三人清偿的规定。

  2.法律性质不同。前者是一项新的权利;后者从严格意义上说,不是一项权利,而是债权的法定移转。

  3.功能不同。前者作为一项新的权利,保证人行使追偿权对于原债权的担保,不论是人的担保还是物的担保,保证人均不得主张;后者则基于债权的法定移转,原债权以及担保的一切权利,代位权人均可主张。

  4.诉讼时效的起点不同。前者的诉讼时效自保证人向债权人承担责任之日起重新开始计算;后者作为代位权本身不存在诉讼时效问题,而只是保证人承受债权人的原债权及其从权利的诉讼时效,不存在重新起算的问题。

  5.权利行使的程序不同。前者的行使有两种方式。对此下方详述;后者则在代位权人继受债权人的原债权及其从权利后,有权依据原债权合同约定的争议解决方式解决代位权人与原债务人之间的争议。

  6.抗辩事由不同等。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担保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27982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担保人已还,怎么追偿
你好!担保人可以起诉债务人进行追偿。
担保人承担了保证责任后如何追偿
民法典规定担保人承担了保证责任之后可以向债务人追偿,保证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其到期债务的情况下按照约定承担了其保证责任的,有权向债务人追偿。保证人享有债权人对债务人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民法典规定担保人履行债务后怎么样追偿
1、担保人为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可以向债务人追偿,如果债务人不偿还债务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二条 【人保和物
民法典规定保证人死后保证责任如何承担
保证人死后应当由其遗产继承人在继承的遗产范围内承担责任,但是对于超出遗产范围的责任继承人则不需要承担,如果继承人放弃继承的,也不需要承担责任。法律依据:《民法典
民法典规定保证责任承担后如何实现追偿
承担保证责任后可以直接向债权人追偿行使自己的追偿权,当债务人不履行其到期债务,保证人按照约定承担了保证责任之后可以向债务追偿,保证人享有债权人对债务人的权利,但
民法典担保人之间的追偿
民法典担保人之间的追偿
保证人的追偿权
如何查询法律案件的原告
你好,建议到办案机关查询
综评密码忘记也没绑定怎么能解开
针对综评密码忘记且未绑定的情况,首先尝试在登录页面找回密码,若提示无绑定信息,则直接联系平台客服或学校管理员协助解锁。如平台客服无法处理,可考虑提交申诉材料至学
双子户加分吗?
法律加分通常涉及特定领域或政策,如教育、就业等。在教育领域,加分可能针对少数民族、烈士子女等。双子户并不直接涉及法律加分。处理时,需了解相关政策或法律条文,结合
相关文书下载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