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造成他人死亡是否视为过失犯罪

更新时间:2023-12-28 22: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故意造成他人死亡不视为过失犯罪,一般认为是故意杀人罪,可能会对行为人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认定故意杀人罪的条件是行为人故意实施了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侵害了他人的生命侵权。
一、

故意造成他人死亡是否视为过失犯罪

  故意造成他人死亡通常不视为过失犯罪,而认定属于故意杀人罪,可能会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

怎么样才构成故意杀人罪

  找法网提醒您,认定故意杀人罪条件如下:

  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2.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均可以构成;

  3.主体是一般主体,即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一般身份的犯罪主体;

  4.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故意造成他人死亡

三、

如何准确判定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分

  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1.侵害的客体不同。故意伤害罪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健康;而故意杀人(未遂)罪所侵害的客体则是他人的生命权利;

  2.犯罪的目的不同。前者以伤害为目的,后者以杀人为目的;

  3.构成犯罪的条件不同。故意伤害未遂不为罪;而故意杀人未遂构成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73602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过失致人死亡是否犯罪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具体包括: 1、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2、主观方面只能是出于过失; 3、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4、客观方面存在因过人致使他人死
社区事故造成他人死亡是否是过失杀人罪
行为人在小区出事故造成他人死亡的,算过失杀人罪。过失杀人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致他人死亡的行为。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认定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认定
过失致人死亡罪
社区事故造成他人死亡是否算过失杀人罪
行为人在小区出事故造成他人死亡的,算过失杀人罪。过失杀人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致他人死亡的行为。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
社区事故造成他人死亡是否算过失杀人罪
行为人在小区出事故造成他人死亡的,算过失杀人罪。过失杀人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致他人死亡的行为。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
故意伤害他人死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
非故意造成他人伤害
按工伤处理。
故意造成他人轻伤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或者拘役。辩护得当,可争取缓刑。
如合同到期,公司没主动续签,员工也忘了提续签继续上班2个月,现公司降薪换岗了这样还有经济补偿吗?
若用人单位就是想通过这种降薪调岗的方法逼员工辞职的话,员工可以以用人单位违法调整岗位和薪酬为理由,主动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
专利代理机构各个收费不同,该相信哪一个
专利代理机构收费标准,具体如下: 1、企业可以提出减免专利申请费用,经过知识产权局审核,可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一般都给予一定减免,费用一般在300元到12
宜春征地该如何给安置费
征地补偿费的分配: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需要安置的人员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由其他单位安置的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