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1.医疗费赔偿金额=诊疗金额+药品金额+住院服务费金额(依据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2.住院伙食补助费赔偿金额=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元/人/天)×70%×人数×天数;
3.交通食宿费赔偿金额=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
4.辅助器具费赔偿金额=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器具数量;
5.护理费赔偿金额=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元/月)×50%(完全不能自理)40%(大部分不能自理)30%(部分不能自理);
6.伤残补助金赔偿金额=本人工资(元/月)×24(一级伤残)22(二级伤残)……6(十级伤残);
7.伤残津贴赔偿金额=本人工资(元/月)×90%(一级)85%(二级)……75%(四级);
8.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伤残就业补助金(由省,自治区,直辖人民政府规定);
9.丧葬补助金赔偿金额=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元/月)×6;
10.供养亲属抚恤金赔偿金额=工亡职工本人工资(元/月)×40%(配偶)30%(其他亲属)(孤寡老人或孤儿在上述标准上增加10%);
11.一次性工亡补助金赔偿金额=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48到60个月)。
就工伤赔偿和用人单位产生争议的,属于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解决劳动争议。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是一年,从工伤争议产生时开始计算。
找法网提醒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般情况下,工伤赔偿协议书要有以下条款才有效:
1.劳动者入职用人单位的时间,劳动者的工作职位,劳动合同的起止时间;
2.劳动者在何时、何地、因为什么原因受了工伤以及医院诊断的具体情况;
3.劳动者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费用以及具体的金额;
4.双方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