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地域管辖规定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10-17 05: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行政诉讼地域管辖的规定是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确定管辖,或是由因不动产发生纠纷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管辖。行政诉讼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一般是需要六个月审结。
一、

行政诉讼地域管辖规定有哪些

  地域管辖权应当按照如下情形确定:

  1.应当到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起诉。或复议机关所在地法院起诉;

  2.由高级人民法院确定管辖;

  3.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或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4.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八条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

二、

行政诉讼多长时间做出判决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行政诉讼什么时候作出判决,要依据审理程序而定,如果是普通程序审理的,6个月内判决,如果简易程序的,立案之日起45日内宣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一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八十三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

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

三、

行政诉讼的时效是多久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找法网提醒您,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哪些行政诉讼属于法院的受理范围
行政诉讼包括不服行政处罚、强制措施等。具体操作:1.收集相关证据;2.撰写起诉状;3.向有管辖权法院提起诉讼;4.参与庭审,举证质证;5.等待法院判决,可上诉。
在行政诉讼中,案件程序有哪些规定
行政诉讼程序包括一审、二审等。一审程序包含起诉、受理、审理、裁判;二审则是对未生效判决的审理;审判监督程序用于纠正错误判决;执行程序确保判决得到执行。
关于行政诉讼管辖法院的法律规定
行政诉讼管辖法院根据案情定。一审行政案件通常由基层法院管辖。若涉及国务院部门等,则由中级法院管辖。高级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案件,最高法院管辖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案件。选择时需综合考虑案件各方面因素。
律师解答动态
我也要提问
相关文书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