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专用权取得的原则有什么

更新时间:2023-09-01 17: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商标专用权取得的原则有是使用原则、注册原则以及混合原则。其中使用原则是使用人有权取得商标的专用权。需要注意的是,商标权的取得方式有申请取得、转让取得等。
一、

商标专用权取得的原则有什么

  商标专用权取得的原则有:

  1.使用原则。使用原则是指商标的首先使用人有权取得商标的专用权,而不论其是否办理了商标注册手续。

  2.注册原则。注册原则即以商标注册作为取得商标权的条件。在注册原则之下,商标注册是商标权原始取得的唯一途径。要想取得商标权,就必须经过商标注册这一法律程序。在制度构成上,注册原则往往是与申请在先原则相结合的。也就是说,在注册原则之下,如果有数人就同一商标申请注册,商标权将授予最先申请人。但在数人就同一商标同时申请注册时,则采用使用原则,商标权归最先使用人所有。

  3.混合原则。混合原则,即折衷原则,是指在确定商标权的成立时,兼顾使用与注册这两种事实,商标权既可因注册而产生,也可因使用而成立。混合原则融使用原则与注册原则于一体,是两者相折衷的结果。按照混合原则,商标权原则上属于商标的注册人所有,但是商标的先使用人可以在法律规定的一定期限内提出争议或指控,请求予以撤销该注册商标,若法定期限内无人提出争议或指控,商标注册人始取得无可争辩的商标权。

二、

商标权取得形式有哪些

  找法网提醒您,取得商标权的方式:

  1.申请取得,也称原始取得。主要是指商标所有权人,向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

  2.转让取得。即当事人通过与商标注册人订立书面转让协议,取得商标专用权;

  3.其他方式取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四十三条

  商标注册人可以通过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许可人应当监督被许可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被许可人应当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

商标专用权取得

三、

不能申请商标的情形

  如下商标不能注册:

  1.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的;

  2.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或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的;

  3.不能注册的其他商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八条

  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和声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知识产权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59282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在我国法律规定中,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原则是什么
我国商标专用权取得的原则有使用原则、注册原则。使用原则,商标权通过使用取得的原则。注册原则即:不论商标是否实际使用,只要该商标获得国家商标主管机关的核准注册,其
在我国法律规定中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原则是什么
我国商标专用权取得的原则有使用原则、注册原则。使用原则,商标权通过使用取得的原则。注册原则即:不论商标是否实际使用,只要该商标获得国家商标主管机关的核准注册,其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我国商标专用权取得的原则是什么
商标专用权的取得是指商标所有人对其商标所享有的独占的、排他的权利,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对初步审定公告的商标,公告期满无异议的,予以核准注册,发给商标注册证,并
我国商标专用权取得的原则是怎样的
商标专用权取得的原则有:使用原则,注册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三条规定,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商
商标专用权受侵害
在向工商局反映无果后 再收集证据诉讼
跟据 新商标法,商标专用权取得是在什么时
从商标局核发商标权证书并公告之日起保护十年。
商标专用权质押
建议咨询接受商标专用权质押的部门
商标专用权案件咨询
你公司开具发票,应承担赔偿责任,宜申请追加租户为共同被告。
交定金,您可以退还押金吗?
你好,是否有其他的什么协议
我在一家保险公司买了一份意外保险。事故导致锁骨骨折。这种情况一年后手术能得到索赔吗?
意外保险是指当受保人遭受到意外伤害时,保险公司会支付一定的保险金给受保人。那么受保人发生意外了保险公司如何理赔呢:1、发生意外保险以后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48小
我爸老是喝酒,他说他想死
法律分析:正常情况下,酒后死亡应由造成人身伤害的饮酒者承担。但根据新规定,四种情形下应共同承担法律责任:1、强迫性劝说,如用“朋友不喝酒”等语言威胁、刺激对方喝
女儿跟男朋友跑了
您好,跑哪里去了?什么原因跑了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