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中如何应对被告不到庭
更新时间:2023-09-13 00: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行政诉讼中,被告不到庭的应对方式是由法院作出缺席判决。行政诉讼时效是六个月,一般是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行为之日开始计算的,最长是二十年。
一、
行政诉讼中如何应对被告不到庭
行政诉讼中被告不出庭的,人民法院可以作出缺席判决。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照撤诉处理;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二、
行政诉讼时效是多久
行政诉讼时效是六个月,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殊行政诉讼时效是十五日,从当事人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计算;最长诉讼时效是不动产案件,是二十年;其他行政案件是五年。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三、
行政诉讼的受理范围包括哪些
找法网提醒您,行政诉讼的受理范围包括如下的:
1.请求判决撤销或者变更行政行为;
2.请求判决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
3.请求判决确认行政行为违法;
4.请求判决确认行政行为无效;
5.请求判决行政机关予以赔偿或者补偿;
6.请求解决行政协议争议。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行政诉讼原告如何申请不出庭
行政诉讼中被告不出庭的,人民法院可以作出缺席判决。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照撤诉处理;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条<br/>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br/>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br/>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br/>
第五十八条<br/>
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照撤诉处理;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行政诉讼中被告不出庭该怎么办
若行政诉讼中被告拒不出庭的,则对于该情形适当的处理方式是:经人民法院两次传唤,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作缺席判决,尽量保护行政原告人的权利。缺席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时,在一方当事人或双方当事人未到庭陈述或者辩论的情况下,合议庭经过审理所作的判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八条
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照撤诉处理;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