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时效怎么计算

更新时间:2023-08-12 05: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行政处罚时效是两年,在违法行为发生后的两年内,如果没有发现的,则不会再给予行政处罚了。如果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那么其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是无效的。
一、

行政处罚时效怎么计算

  行政处罚法对处罚的时效做出了明确的限定: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时效的计算,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如果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则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二、

行政处罚的管辖范围是什么

  行政处罚的管辖范围是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找法网提醒您,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条,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一条,对管辖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行政处罚时效

三、

哪些行为行政处罚是无效的

  找法网提醒您,行政处罚无效的情形包括如下:

  1.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没有依据的;

  2.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

  3.行政处罚决定违反法定程序构成重大且明显违法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行政处罚的期限怎么样计算
行政处罚期限的计算方式为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原则上不再给予行政处罚,若是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上述期限延长至五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六条 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上述期限延长至五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怎样认定行政处罚追诉时效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的追诉时效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 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行政处罚是否有起诉时效
法律分析: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期限是两年,即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如果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则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这个有效期限内,如果违法行为未被发现,则不再给予行政处罚。但需要注意的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律师解答动态
您好,您具体遇到了哪方面的法律问题。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5分钟前
建议您立即核实云南信托短信内容,确认是否存在未结清贷款,防止遭遇诈骗或信息泄露风险。如有疑问,可咨询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10分钟前
建议在平台公开咨询,以便更全面解答您的法律问题。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