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民事调解的具体操作流程
更新时间:2024-02-14 05: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法院民事调解的具体操作流程是当事人申请调解,分析纠纷发生的原因进行研究,达成调解协议。民事纠纷调解后不会留下案底,案底是属于刑事责任的范围,不是民事。
一、
法院民事调解的具体操作流程
民事调解程序如下:
1.受理纠纷,当事人请求调解的纠纷及时调解或发现纠纷要主动受理及时调解;
2.调查分析,受理纠纷,要迅速查明纠纷发生的原因和争议焦点,及时判明纠纷性质,是非曲直,进行研究分析;
3.调解。
对于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内容又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协议,人民法院应当认可。调解协议依法成立后,对于应当制作调解书的,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送达双方当事人签收;对于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调解协议,由书记员记入笔录,并由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
二、
民事纠纷调解后会有案底吗
找法网提醒您,民事纠纷调解后不会有案底。具体如下:
1.民事纠纷只是在派出所留有问询记录或调解记录;
2.留有案底的是属于刑事案件;
3.民事纠纷如果上升到刑事案件就要留案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五条判决书应当写明判决结果和作出该判决的理由。判决书内容包括:
(一)案由、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
(二)判决认定的事实和理由、适用的法律和理由;
(三)判决结果和诉讼费用的负担;
(四)上诉期间和上诉的法院。
判决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三、
民事纠纷程序怎么走
民事纠纷程序的进行根据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如诉讼的要按照如下流程进行:
1.起诉
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立案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
3.排期开庭
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4.开庭审理
宣布开庭、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法庭调解。
5.宣判
同意判决,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我院告诉庭提出执行申请;不同意裁判,需要分情形区分对待: 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民事诉讼法院调查的程序是什么
民事诉讼一审流程图内容含有以下程序:
1. 原告提起起诉。
2. 法院受理。
3. 法院立案。
4. 开庭审理。
5. 法庭调查。
6. 法庭辩论。
7. 法院判决。
8. 判决宣告。
民事诉讼,法院调解?
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对民事诉讼进行调解的,应该在案件审理的时候,也就是案件立案后。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人民法院进行调解。
民事诉讼法院调查程序是什么
民事诉讼一审有以下程序:
1、原告提起起诉。
2、法院受理。
3、法院立案。
4、开庭审理。
5、法庭调查。
6、法庭辩论。
7、法院判决。
8、判决宣告。
一、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民事、经济案件,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以因不同的案件而适用以下不同的程序:
1.普通程序;
2.简易程序;
3.特别程序;
4.督促程序;
5.公示催告程序;
6.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
二、自一审诉案件与公诉案件不同之处:
1.对自诉案件,人民检察院不派人出庭。
2.对自诉案件,人民法院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可以与被告人随时和解,或者在宣判前撤回自诉。
3.被告人在宣判前可以反诉。
三、一审步骤
1.对检察院提起的公诉进行审查。
2.对于决定开庭审理的,要做好审理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宣布开庭。
4.法庭调查。
5.法庭辩论。
6.被告人的最后陈述。
7.评议和宣判。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