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是否会被定罪判刑
更新时间:2023-10-11 09: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不一定会被定罪判刑,犯罪嫌疑人可以不定罪判刑的情形主要包括不认为是犯罪、犯罪已经过了追诉期限、被告人死亡等。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是存在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等。
一、
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是否会被定罪判刑
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不一定会被定罪判刑。一个人或者单位进入刑事案件程序的身份,只涉嫌犯罪。经侦查、起诉、审判,认为不构成犯罪的,不判刑,宣告无罪。如果被认定构成犯罪,将被判刑。
与此同时,除不认为是犯罪外,还有几种情况不追究刑事责任:
1.犯罪已经过了追诉期限。
2.经特赦免除刑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侮辱罪、诽谤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罪,只有通知才能处理,不予理会。因此,不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不追究刑事责任。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等法律规定免除刑事责任。因此,刑事案件不一定会被判刑。
二、
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
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如下:
1.有犯罪事实,即已经受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律,构成了犯罪;
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即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刑罚处罚;
3.属于本地区管辖,公安机关只能管辖法律规定的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

三、
刑事案件要请律师吗
刑事案件不是一定要请律师,但请个律师比较稳妥。律师毕竟是从事法律行业的,这方面比较专业也有经验。想要申诉成功需要准备很多材料,尤其是申诉书中所列的事实和理由都需要认真斟酌,如果自己搞不定,请律师是一个不错的建议。
找法网提醒您,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认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阻碍其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有权向同级或者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或者控告。人民检察院对申诉或者控告应当及时进行审查,情况属实的,通知有关机关予以纠正。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因为刑事案件被当成嫌疑人
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又可以被称之为嫌疑犯、嫌犯、疑犯,是指对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在检察机关正式向法院对其提起公诉以前的称谓。犯罪嫌疑人在提起公诉人,被称为被告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二款
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
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者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间要求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转达其要求。
刑事案件法院发现遗漏嫌疑人
(一)发现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遗漏罪行、遗漏同案犯罪嫌疑人,需要补充侦查或者补充提供证据的
(二)被告人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或者提供重要线索,需要补充侦查进行查证的
(三)发现遗漏罪行或者遗漏同案犯罪嫌疑人,虽不需要补充侦查和补充提供证据,但需要补充、追加或者变更起诉的
(四)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或者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提出意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