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诈骗罪名共有多少个

更新时间:2023-08-31 17: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刑法中诈骗罪名共有10个,其中包括诈骗罪、合同诈骗罪、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等,只需要行为人构成法定犯罪行为的,行为人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一、

刑法中诈骗罪名共有多少个

  刑法中诈骗罪名共有10个,具体如下:

  单纯侵财的1个罪名:诈骗罪;

  破坏金融市场秩序的8个罪名: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保险诈骗罪;

  扰乱市场秩序1个罪名:合同诈骗罪。

二、

诈骗罪怎么判刑

  诈骗罪的判刑是:数额较大的一般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刑法中诈骗罪

三、

诈骗罪检察院批捕后程序是怎样的

  1.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找法网提醒您,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2.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且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3.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

  4.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刑法规定诈骗金额达到多少将被判刑
对犯诈骗罪的行为人应这样量刑:若行为人诈骗数额较大,应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诈骗罪多少钱够判刑
一般情况下,诈骗3000元以上,就会构成诈骗罪,应负刑事责任。依据刑法规定,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br /> 法律依据:<br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br />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诈骗20万从犯多少年?
建议及时委托律师,会见嫌疑人了解案情,提供法律帮助,维护合法权益。
律师解答动态
贷款验资划扣费用很可能是诈骗手段。若遇到这种情况,要赶紧保留转账记录等证据,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争取挽
您好,可以起诉对方要求退款的
先别着急,可先试着去联系你朋友在中山的其他熟人,看能不能打听到消息。也可以去他在中山常去的地方找找。
你您好,是不能够竞选村支书的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4分钟前
理想分期给你转账,先确认这笔转账的性质,是借款、还款还是其他款项。若不明确,联系理想分期问清楚。要是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5分钟前
新农保养老金发满139个月后,能继续领原数。因为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139个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8分钟前
信用贷款透支若超出还款能力,可能影响个人信用,甚至被追讨债务。解决方案是,若暂时无法全额还款,可与贷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0分钟前
这种情况要注意男方若不按时还贷,女方需承担还款责任,逾期还会影响女方征信。建议双方签订书面协议,写明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