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和合同到期不续签区别

更新时间:2023-07-13 14: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离职和合同到期不续签的区别是劳动者的意愿不同。离职需要提前通知单位,劳动者辞职一般需要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如果是在试用期内辞职的,需要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
一、

离职和合同到期不续签区别

  离职和合同到期不续签的区别如下:

  辞职是劳动者主动向单位表明不愿意续签合同;而离职包括单位主动表明不愿意与劳动者续签的,依法为劳动者办理离职手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

离职需要提前通知单位吗

  离职需要提前通知单位,一般情况下,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不受上述时间限制。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离职和合同到期

三、

离职后多久时间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找法网提醒您,离职后一年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时效限制;但离职的,应当自离职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07085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离职合同到期不续签的离职程序
员工合同到期员工不续签可以离职,劳动合同到期即止,用人单位依法通知劳动者办理离职手续即可,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经济赔偿,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
辞退员工和合同到期不续签
公司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协商不成可以劳动仲裁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裁员和合同到期不续签哪个赔偿多
合同到期,公司可以依法终止合同,不属于无故辞退,但是,合同到期用人单位不续签合同的,要对劳动者给予补偿。
合同未到期被炒和合同到期不续签的赔偿方式有什么不同?
合同到期不再续签: 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标准为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其中,如果劳动者符合《劳动合同法》14条的规
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如何离职
你可以要求单位续签,如果单位不续签。你就走人,要求经济补偿金。注意方法。
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同合,还在没有续签的期
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赔偿,具体咨询电话联系我。
合同到期不续签离职
当然不需要。
法院能否调取个人信息?
原则上需要知道账户才能调取
车祸骨折受伤出院三个月,后续复查,营养费、交通费、误工费、精神损失费、护理费是怎么算的?
交通事故理赔涉及的具体项目比较多,针对每个当事人都有不同的理赔结果,大体有:医疗费、伙食费、营养费、伤残赔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误工费、护理费、后期治疗费、精神
扣除工资。这合法吗?
用人单位拖欠或克扣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直接申请劳动仲裁维权。维权时应注意收集整理必要的证据,如工作服、工资条、工牌证人等。
我对车祸负全部责任。我应该给他吗?
赔偿项目包括必要的交通费用
帮朋友贷的车款,一共60期,还了15期了,能债权转让给他本人吗?
可以与债权人协商,若同意转让,则签订债务转让协议,明确各方权责。或者第三人加入债务,与债务人共同承担责任。具体操作需遵循《民法典》规定。
你好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法律问题
我公司司机拉柴油的长期偷油我录有视频如果接发发他能判刑吗
对于司机偷油问题,处理方式包括:1.收集并保存好视频证据;2.若情节严重,立即报警并提交证据;3.若情节较轻,可对司机进行内部警告或处罚;4.考虑加强公司内部管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