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法定节日规定

更新时间:2022-09-23 13: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国家法定节日的规定将法定节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全体公民房价的节日、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三类,其中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包括新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
一、

国家法定节日规定

  国家法定节日规定有如下内容:

  1.全体公民放假的法定节假日:

  (1)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2)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3)清明节,放假1天(阳历清明当日);

  (4)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5)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6)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7)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2.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1)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2)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3)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4)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3.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二、

法定节假日没工资合法吗

  法定节假日没工资不合法。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另外找法网提醒,对于法定节假日加班的,还需要支付加班费,即法定节假日加班的,该时段的加班即使后期安排员工调休,用人单位也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其计算公式为劳动合同规定的月工资标准÷(月计薪天数21.75×8小时)×300%。

法定节日

三、

法定节假日没工资的处理

  法定节假日没工资的处理方式如下:

  1.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投诉,由其进行查处。

  2.因支付加班工资发生争议的,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请求裁决用人单位支付加班加点费用及法律规定的经济补偿金。

  依法维权时,劳动者一定要注意收集加班证据,例如考勤卡、单位就餐记录等。如果申请劳动仲裁,要注意千万不能超过一年的仲裁时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国家规定一年法定假日几天
一年中的法定假日总计为11天,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国庆节和中秋节等。具体的放假安排是依据法律规定进行的,若需调整应依法进行并提前通知劳动者。放假期间,用人单位应遵守法律规定,确保劳动者获得相应的报酬,不得违法安排工作。如遇特殊情况需加班,必须支付加班费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律师解答动态
在强制执行。看具体情况吧,看具体情况按。
低保你问政府吧,低保政府管,帮不了你,帮不了你。
不会,成立涉黄APP是违法,怎么可能起诉你呢。你被骗了多。
你好,你是咨询民事案件吗。可以详谈
你好,方便描述具体案情,进一步详谈给出解决方案
遇到那些情况?遇到那些情况?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