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给员工买商业保险工伤怎样理赔

更新时间:2022-11-10 10: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单位给员工买商业保险工伤的理赔首先需要作出工伤认定的申请,待员工病情稳定后或者符合条件的时候,需要进行劳动能力的鉴定,然后携带各项鉴定的结果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
一、

单位给员工买商业保险工伤怎样理赔

  单位给员工买商业保险工伤的理赔程序如下:

  1.用人单位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

  2.劳动者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3.携带工伤认定决定、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等资料申请工伤保险待遇。

二、

工伤保险赔偿标准

  工伤保险赔偿的标准根据工伤的程度有所不同:

  1.造成一般伤害(未达到残疾)的赔偿医疗费、伤者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生活护理费、工伤期间的工资、交通食宿费。

  2.造成伤残的赔偿医疗费、伤者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生活护理费、工伤期间的工资、交通食宿费、辅助器具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3.造成死亡的赔偿丧葬补助金、一次性伤亡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

  找法网提醒,职工下落不明的情况职工外出或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赔偿项目,要分不同情况而定。职工没有被宣告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获得的赔偿项目有: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职工被宣告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获得的赔偿项目有:丧葬费、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商业保险工伤赔付

三、

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怎么办

  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最后的用人单位承担;最后的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该职业病是先前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由先前的用人单位承担。这项规定既是对不履行参加工伤保险法定义务的用人单位实施的一种惩罚性补偿,又保证了工伤职工的利益不因用人单位不履行参加工伤保险的法定义务而受到损害。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单位没有帮员工买工伤保险,但买了商业保险怎么理培呢
公司没给员工买工伤保险,发生了工伤,用人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使职工得到救助,并按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若用人单位补缴费用和滞纳金后,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按规定支付新发生的费用。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br/>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参加,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处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br/> 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br/> 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并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后,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支付新发生的费用。
请问公司没有给员工买商业保险,员工工伤怎么赔偿
没买员工工伤保险,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若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并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后,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依照规定支付新发生的费用。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br/>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参加,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处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br/> 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br/> 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并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后,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支付新发生的费用。
律师解答动态
您好,按您所述情况,员工个人欠款,与公司无关。
如果未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有一定责任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3分钟前
商家先退款但你货未退回,从法律角度,你有义务返还商品。不然可能构成不当得利。建议你尽快和商家沟通,协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8分钟前
之前公证的赡养义务协议和晚年生活安排依然有效,房子新旧不影响协议效力。虽然现在是新房子且你户口不在母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9分钟前
公司在你哺乳期辞退你且不给赔偿,这是违法的。你别主动离职,主动走就拿不到赔偿了。你可以收集在公司工作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1分钟前
这种情况有可能构成诈骗,对方明知自己无资产还签订担保协议,有故意欺诈嫌疑。解决方案是先收集能证明对方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