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解除合同用人单位应支付补偿金的情形有哪些,劳动者享有什么权利?

更新时间:2022-07-25 15: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劳动者解除合同应支付补偿金的情形为未按照约定保护劳动者劳动条件、未及时支付相关报酬以及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等等。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的就业权。
一、

劳动者解除合同用人单位应支付补偿金的情形有哪些

  劳动者解除合同用人单位应支付补偿金的情形包括:

  1.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比较典型的做法比如给员工放假、待岗,可视为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条件。

  2.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比如超过工资发放日期未支付工资,未支付加班费等。

  3.用人单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最低工资标准可以上当地社保局网站查询,或者打12333咨询。

二、

劳动者享有什么权利

  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关于劳动者就业,我国《就业促进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等。

解除合同补偿金

三、

员工被辞退经济补偿金的计算

  员工被辞退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找法网提醒: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用人单位单方不与劳动者协商就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能要求补偿吗?具体标准是什么?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一年赔偿2个月工资。不签劳动合同的,可以要求赔偿双倍工资
什么情况下劳动者需要交违约金?劳动者要支付违约金的情形有哪些
你好,要看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者事先如何约定,认为规定不合理的可以与对方协商
相关知识推荐
问题没解决?立即咨询律师
平台保障
优选律师
快速响应
#3分钟内获得解答
去咨询
律师解答动态
你好好,这边是可以去联系下商家的
公司把农民工工资转到你卡上由你代发,是否交税要看工资总额。如果每个人工资超了个税起征点,要按规定交税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分钟前
这种情况挺让人着急的。先尝试通过妹妹的朋友、同事了解她可能的住所或去向。也可以去她打工的地方问问情况
派出所不立案时,若能证明存在民事法律关系(如合同纠纷中的欺诈),可提起民事诉讼;若属刑事诈骗,可先要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