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分包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

更新时间:2021-12-28 17:1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分包是指把部分工程转移给其他人承包的行为,在进行劳务分包行为时,应订立劳务分包合同,那么,劳务分包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

劳务分包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

  《民法典》规定工程劳务分包合同符合法定有效条件就是有效的,存在法定无效情形就是无效的。无效的工程劳务分包合同有:发包人将应当由一个承包人完成的建设工程支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数个承包人;法定其他无效情形。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七百九十一条

  发包人可以与总承包人订立建设工程合同,也可以分别与勘察人、设计人、施工人订立勘察、设计、施工承包合同。发包人不得将应当由一个承包人完成的建设工程支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数个承包人。

  总承包人或者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人经发包人同意,可以将自己承包的部分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第三人就其完成的工作成果与总承包人或者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人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承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包给第三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支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第三人。

  禁止承包人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人自行完成。

劳务分包合同无效

二、

工程劳务分包合同效力的认定

  (一)法律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七条规定,具有劳务作业法定资质的承包人与总承包人、分包人签订的劳务分包合同,当事人以转包建设工程违反法律规定为由请求确认无效的,不予支持。

  (二)合同有效的要件

  1、承包人具有劳务作业法定资质,且劳务分包合同系各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应认定为合法有效;

  2、劳务作业承包人取得相应的劳务分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

  3、分包作业的范围是建设工程中的劳务作业(包括木工、砌筑、抹灰、石制作、油漆、钢筋、混凝土、脚手架、模板、焊接、水暖、钣金、架线);

  4、承包方式为提供劳务及小型机具和辅料。

  合同约定劳务作业承包人负责与工程有关的大型机械、周转性材料租赁和主要材料、设备采购等内容的,不属于劳务分包。

三、

劳务合同如何缴纳印花税

   我国现行印花税应税凭证采取的是正列举方式,与劳务公司签订劳务用工合同不属于法规列明的应税凭证,不需要贴花。所以不需要缴纳印花税。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劳务分包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的相关内容,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在签订合同是应审慎处理、仔细审核,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如果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咨询找法网律师进行处理。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82085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我是个人与劳务公司签疋劳务工程分包合同,请问合同有效合同,还是无效合同
你好具体合同内容可以帮你审核清楚,才能帮你判断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劳务分包合同,劳务总承包不给劳务分包鉴合同怎么办
不签合同你可以不干,也可以用微信、短信或者录音的方式确认你们的口头约定。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劳务分包合同里的优先权是否有效?
具体是什么内容,是对什么权利有优先权?
投资前没有书面约定。我有赔偿损失的义务吗?
投资协议、出自证明等等一系列合同证明
每天有人敲门,骚扰,怎么办
建议报警。如骚扰行为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情形,警方会依法处理,包括拘留和罚款等。同时,保留相关证据,如录音、录像等,以便后续维权。
注销农民合作社可以吗
可以注销。需提交注销登记申请,可选择直接到登记场所、传真或邮寄等方式。申请时需确保签署人身份合法,自然人需本人签名,其他设立人需加盖公章,完成后即可完成注销。
小孩未成年不知道在哪个平台买了机动摩托车,找商家退款,商家不给退,半个多月了货也没收到
商家在销售机动摩托车时,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对购买者的年龄进行核实。如果商家未对未成年人购买机动摩托车进行限制或未进行充分核实,导致未成年人购买并造成不良后
小孩未满十五岁不知道在哪个平台买了机动摩托车商家不给退款,半个多月了货也没收到
作为家长,为预防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应教育孩子理性消费,避免在不熟悉的平台购买高价值商品。同时,家长可定期检查孩子的网购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与商家或平台沟通解决。此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