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法医鉴定的材料

更新时间:2022-01-16 15:3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所谓的法医鉴定,属于一种在司法程序的过程之中,涉及到技术工作比较重要的内容,需要通过相关的知识取得死亡原因以及伤害程度等等方面的结论意见,那么,申请法医鉴定的材料有哪些?下面让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一下吧!
一、

申请法医鉴定的材料

  司法鉴定的种类有多种,不同种类的司法鉴定所需的材料的要求也不一样。鉴定所需提供的材料通常为:委托书、身份证、鉴定所需的样本和检材等。下面是委托作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需提供的材料目录:

  (一)鉴定委托书:载明鉴定机构名称,清楚扼要说明委托事项(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职工工伤、有关期限、伤病关系等),简单阐述案情,被鉴定人和/或其代理人的联系方式等。

  (二)案情:若为交通事故,提供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如无责任认定书,则说明事故经过、被告及有无商业保险等情况;其他案件,应说明办案部门查明的案情。

  (三)被鉴定人身份证明文件:身份证明文件须带有被鉴定人的照片,复印件亦可,用以校对是否为被鉴定人本人,防止冒名顶替,如居民身份证、机动车驾驶证、社保卡等,如为未成年人,则提供户籍材料复印件。

  (四)病历及辅助检查材料:病历包括伤后所有的门诊病历、入院记录、手术记录、出院记录等;辅助检查材料包括影像学片(X片、MRI片、CT片等)及检查报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报告(如肌电图、脑电图、视听觉电生理等)

  (五)重新鉴定的,应该在委托书中注明,并提供原鉴定意见书;公安机关鉴定机构已作损伤程度鉴定的,应提供损伤程度鉴定意见书原件或复印件。

  (六)需该机构司法鉴定人员回避的,予以注明。

  (七)应注明委托鉴定材料的名称、数量。

申请法医鉴定的材料

二、

什么是法医鉴定

  法医鉴定是司法程序中有关技术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运用医学、生物学、人类学及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与人身有关的活体、尸体及生物物证等的检验鉴定工作,从而取得死亡原因、伤害程度、凶器种类、血型分析、事实确认等结论性意见。

三、

法医鉴定的意义

  法医鉴定结论是三大诉讼法的重要证据种类,由于其与人身密切相关,决定了法医鉴定在诉讼和非诉讼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查明案件事实,分清案件性质的重要根据,同时又是鉴别案内其他证据是否真实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法医鉴定工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司法公正与否。正如同国家的法制制度分为司法权、立法权、行政权一样,相应地法医鉴定也正在逐步走向司法鉴定、立法鉴定、行政鉴定三大领域。

  以上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申请法医鉴定的材料”方面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申请法医鉴定的材料,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知道,这种情况包括了鉴定委托书以及病历等等,如果还有什么法律问题,敬请咨询我们找法网的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司法鉴定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70040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法医鉴定怎么申请,公民可以申请法医鉴定吗
公民可以申请法医做司法鉴定。
法医鉴定需要什么材料
至少是病历、拍片、身份证
做法医鉴定都要什么材料
你好,需要你受伤之后就医的所有医疗诊断报告和拍的片子。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对方轻伤我申请再次鉴定,司法鉴定所不提供资料
你好,伤情鉴定一般由公安机关处理,若对方是单方面作出的鉴定,可向法院申请重新鉴定。
离职当月不到一个月,享受节假日工资吗?
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视具体情况而定
镇政府规定入党年龄超45岁不可以入党,这样合规吗?
根据党章和相关法规,入党年龄并无明确限制。若镇政府规定入党年龄超45岁不可入党,可能违反党章和法律法规。入党申请人可向上级党组织反映,或咨询律师寻求法律救济。同
就是讲了有十几年了这种病定也不能干活上次劳动能力我还要在家护也不能干活上次劳动能力我还要在家护理他一
具体操作:首先,了解当地低保等补助政策的具体要求和申请条件。其次,准备相关证明材料,如医疗证明、收入证明等。然后,向当地民政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并接受家庭经济状况
我公积金没满6个月。能取出来么
对于公积金未满6个月的情况,具体处理方式如下:首先,了解当地公积金政策,看是否有针对未满6个月公积金的特殊提取规定。其次,若政策允许,准备相关证明材料,如购房合
公司3个月没有发工资,又欠十个月,社保的费用
从法律角度看,公司拖欠工资和社保费用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应首先与公司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果,可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或申请劳动仲裁。同时,劳动者有权要求公司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