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遗嘱需要哪些条件

更新时间:2022-05-23 11: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公证遗嘱是法定的遗嘱形式之一,其与其他遗嘱形式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公证遗嘱多了一项去公证处公证的流程。公证遗嘱需要一定的条件,那么,公证遗嘱需要哪些条件呢?接下来就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相关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公证遗嘱需要哪些条件

  1、遗嘱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遗嘱人在立遗嘱时必须精神正常,有正常的思维意识能力或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2、遗嘱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遗嘱的内容必须是遗嘱人自己真实意愿的表达,不存在遗嘱人受胁迫、欺骗的情况,遗嘱人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没有法律效力。

  3、遗嘱的内容和形式不得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遗嘱的内容和形式应当符合《民法典》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能与之相抵触。

  4、遗嘱人处分的财产必须是其个人合法财产。

  遗嘱人的财产涉及到夫妻共有或者家庭共有的,遗嘱人只能处分属于自己份额的个人财产,处分超出个人份额的遗嘱内容部分,该部分内容无效。

  5、遗嘱人申办遗嘱公证应当亲自到公证处提出申请,不能委托他人办理。如果遗嘱人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亲自到公证机关办理遗嘱公证时,可要求公证机关派公证员前往遗嘱人所在地办理。

公证遗嘱需要哪些条件

  二、办理遗嘱公证须提交的证明

  (1)立遗嘱人的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户口簿;

  (2)处分的财产为夫妻共有的,应提交结婚证;

  (3)遗嘱内容所涉及的不动产、动产、知识产权、存款、股权(股票),或者其他财产的产权凭证或证明;

  (4)立遗嘱人已经拟定自书遗嘱的应一并提供。遗嘱中指定遗嘱执行人的,应提交执行人的身份证明;

  (5)公证员认为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以上便是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公证遗嘱需要哪些条件的内容。公证遗嘱首先要求遗嘱必须有效,随后要求当事人准备好相关材料向公证机关提出申请。若您还有此方面的其他疑问,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律师将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继承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11857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遗嘱公证需要哪些手续
遗嘱继承问题程序专业,如需帮助,可直接来电
遗嘱公证需要哪些手续
你好,建议到公证处咨询。
遗嘱公证需要准备哪些资料
双方的信息具体去公证出询问。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婚姻露骨的聊天记录能算作出轨证据吗?
聊天记录,能够证明一方出轨,且能证明QQ昵称是出轨方,同时还有出轨方立下的保证书相互印证,形成了充分的、完整的证据链,因此可以证明出轨方的相关事实,因此立法实践
还是正式员工?五险一金有效吗?
签订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必须具备合同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必须具有法人资格,私营企业主要必须具有公民资格;劳动者一方必须具备劳动行为能力和劳动权利能力。
我没有注意到汽车起步时没有打开转向灯。我骑着电瓶车,导致我没有及时做出反应。责任是谁?她让我赔偿
在发生交通事故之后,交管部门会根据双方当事人及其违章行为在事故中的作用,来对当事人进行责任认定。
朋友们主动向我的游戏号充钱,却让我还钱
你好建议谨慎处理预防上当受骗
你好私人老板没签合同因拒绝加班被开除不给结算工资可不可以仲裁
针对此情况,你可以选择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直接提起劳动仲裁。投诉较为简便,但效果可能有限;劳动仲裁程序相对复杂,但裁决具有法律效力,能更好保障你的权益。
邮政外包人员,端午节没有加班费,还要上班合法吗
不合法。若公司未支付加班费,可先与公司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若问题仍未解决,可依法提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权益。
户口本是要我自己的还是户主的
在涉及法律事务时,户口本的使用情况因具体需求而异。如办理结婚登记、房产过户等,通常需要提供户主页以证明家庭关系;而办理身份证、护照等个人事务时,则主要提供个人页
被人恶意注销账号
恶意注销他人账号可能涉嫌侵犯他人财产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根据不同情况可能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具体来说,可能需要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接受行政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