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人去世后谁来还房贷

更新时间:2022-05-23 11: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房贷通常都是10年20年的期限,并且需还款金额都比较高,如果贷款人在还未还清贷款的时候意外去世了,这个房子能退还吗?房贷还要还吗?本文为你介绍。

  原告:无力为子还房贷 父请求解除购房合同

  2013年,李远(化名)的儿子李征(化名)与某房地产公司签订协议,购买顺义一处房子,总价约102.5万,付款方式为商业贷款。

  当年9月,双方正式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10月,李征向该房地产公司支付首付款41万余元。

  去年1月,李征向银行贷款61万元,于当日打入房地产公司的账户。去年2月起,李征开始偿还贷款。

  今年4月,李征因病去世,并无子女,其父母成为第一继承人。

  为不违约,李远每月向银行还房贷,一直到现在。由于李远夫妇除了每人每月400元左右的国家补助外再无生活来源,且李远每月要承担上千元的医疗费,二人已无法承担还贷压力。

  基于此,李远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解除其子与被告签订的购房合同,被告收回房屋,退还钱款。

  庭审现场,原告代理人表示,本案被告虽然将房屋交付给李征,但根据法律规定,不动产所有权于登记之日才发生变更,现李征过世,已无法完成变更不动产,合同也无法履行。

  “我们卖房只能以李征的名义卖,但是李征已经死亡,而且我方无力偿还房屋贷款,因此只能选择退房。”代理人说,合同第22条规定应该在2016年办理楼的权属,然后才能办理转移登记,现在房屋所有权还在被告名下。

  被告:考虑帮原告将房屋过户给他人

  被告代理人强调,合同第22条第二款第2项交付之日起600个工作日内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书,现在还没有违约。

  代理人认为,涉诉房屋实际于今年5月29日交付完毕,故此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已经履行完毕不存在解除,同时出于保护原告的权利,现在房屋的区域价值已经高于原告买房的价格,原告继续履行还款义务对原告更为有利。

  “基于房主已经去世,如果原告坚持要求终止合同以及与第三人贷款合同,我方表示同意。”代理人说,终止合同之前所涉及应当由原告承担的费用(解除前欠银行的本金、利息和滞纳金,拖欠的物业费,若房屋有损害由原告恢复原状)由原告负担。

  同时,购房合同已经到顺义区建委登记,故此要求原告配合被告进行手续办理,同时将水电卡等在合同终止后退回被告。

  代理人表示,将回去跟公司核实,考虑是否能帮助原告将房屋过户给他人。

  本案未当庭宣判。

  追访:贷款买房人去世房贷怎么办?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闫创表示,房屋按揭贷款人死亡,银行有权要求其继承人在贷款人的遗产范围内承担责任。其遗产要用于偿还贷款,遗产被继承的,继承人要在继承的份额内承担还款责任。

  其次,《继承法》规定,继承人完全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偿还责任。如果按揭的贷款属夫妻共同债务,其配偶有义务还款。

  本案中,李征的父母为第一继承人,就要由二人来偿还贷款。由于特殊情况,李远能以儿子死亡房屋未办理权属登记等原因,要求解除合同。合同解除后就是互相返还,购房者返还房屋,开发商退还房款,房屋买卖合同解除后,与银行的借款合同也自然解除。

  闫创律师指出,本案的关键是不能办房产证,影响交易。开发商是有责任的,对于办理房产证的日期合同中有约定,但不合理,“600个工作日,不包括节假日,这个时间比较长,显失公平。”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债权债务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41363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贷款人去世 贷款谁来还
您好!遗产还。
房贷谁来还贷款人身亡
继承者偿还贷款 否则房子被收回
贷款人死了贷款,谁来还
一般是他的继承人需要的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退休是否有经济补偿?
已经到了法定退休年龄的,一般没有经济补偿金
商家的店名在12315平台上找不到。怎样才能投诉?
可以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消费者协会是依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消费者协会具有七项职能,其中之一是对消
我不知道他们会犯罪。后果是什么?
您好,具体根据详细情况分析
你好,我想咨询关于双重户口销户的规定
您好,这种情况我建议你咨询派出所户籍科。
让人在朋友圈里骂了但是没提名字
在朋友圈骂人对他人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的,是属于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法律依据:《中华人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