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制度

更新时间:2012-12-10 01: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论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制度(三)行政主体认定事实时推定或认知违法1、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时除运用证据外,也运用推定获得事实结论。行政推定是在行政领域根据某一事实的存在作出另一与之相关事实存在与否的假定。正确运用推定,即可提高行政效率,也可公正

  论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制度

    (三)行政主体认定事实时推定或认知违法

  1、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时除运用证据外,也运用推定获得事实结论。行政推定是在行政领域根据某一事实的存在作出另一与之相关事实存在与否的假定。正确运用推定,即可提高行政效率,也可公正分担举证责任,缓解某些事实证明上的困难。行政推定可分为法律上的推定和事实上的推定两大类。法律上的推定是指法律规定的从已知事实推论出未知事实或不依赖某种基础性事实即推理出另一事实存在的过程。事实上推定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根据已确认的事实,依照经验和科学知识的推断。其既要合理又要合法,如果据以作为事实认定的行政推定违背了法律的直接规定,法律精神,科学原理或社会公认的经验规则,其行政推定为违法推定。

  2、行政认知是行政主体在作出行政行为过程中的一定形式直接认定某种事实的真实性,并据此作为事实,认定基础的过程,但这种认知过程不能以强调提高行政效率,节约行政成本而影响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分配。行政主体在行政认知上,如果对非属无合理争议的事实或比相对人对应该行政认知的事实进行举证即属违法认知。

  三、行政诉讼取证和举证期限

  行政诉讼中的取证和举证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其联系是取证、是前提,举证则是取证的目的所在。其区别是,取证是行政诉讼中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而言的,是在行政诉讼之前行政机关在其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的作为;而举证则是被告行政机关对法院而言的,是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后,特定在行政诉讼过程中的作为。

  行政诉讼中的取证和举证对审理结果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对取证和举证的期限作出规定是关键。在行政诉讼中规定取证和举证的期限,其意义还在于防止诉讼活动的拖延,又可及早确定案件的事实和性质,实现行政效率和司法效益的统一。

  (一)行政诉讼取证期限

  1、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这一规定仅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而被告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后,又得知原告将要提起诉讼之前,是否可以收集证据,法律出现了疏漏。1991年的《意见》未作解释。1999年的《解释》已经明确其第26条第二款规定;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交答辩状,并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证据、依据,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的,应当认定该具体行政行为时没有证据、依据。”这一规定明确地阻断了被告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后、在提起诉讼之前的取证行为,也就是取证的期限只能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前。[page]

  2、行政复议机关取证的期限。有观点认为,复议机关的复议程序插入导致了情况的复杂化。其实不然,行政复议机关对原具体行政行为全面审查,可以变更,甚至撤销,那么,行政复议机关如果不行使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力,就谈不上全面审查。笔者认为,复议机关对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应局限在全面审查原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前,如果经复议维持的,提起诉讼因为原行政机关是被告,其取证期限仍然限于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前,《解释》明确规定复议机关在复议过程中所收集和补充的证据,不能作为人民法院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根据。如果复议机关作出变更或撤销原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而提起的诉讼,由于复议机关成为被告,形成了一个新的具体的行政行为,其取证期限亦可延续到复议机关作出新的具体行为之前,其取证期限与《解释》提供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并不矛盾。

  3、取证期限的例外情况,根据《解释》只有两种情况,一是被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不能提供的,二是原告或者第三人在诉讼过程中,提出了其在被告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没有提出的反驳理由或者证据的。上述两种例外情况,表面看来,取证期限放到了作出行政行为之后,但笔者认为其取证的期限实质没有变,其取得的证据仍然是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前存在的证据,而决不能是作出行政行为之后出现的证据。

  (二)行政诉讼举证期限

  1、行政主体的举证期限。根据《解释》笔者理解为其举证,期限应当在收到起诉状10日内,而不是在整个一审作出判决之前。在上述期限内不提供即可认定为举证不能,被告承担败诉的后果。如果有正当理由逾期提供的,即出现上述例外取证理由的(仅局限于这两种正当的理由),可将举证期限延长到整个一审作出裁判之前。《解释》第31条第3款规定“被告在二审过程中向法庭提交在一审过程中没有提交的证据,不能作为二审法院撤销或者变更一审裁判的根据。”这说明,被告的举证期限局限于在一审作出裁判之前,超过举证期限的证据则失去价值。

  2、原告或第三人的举证期限。《解释》对原告承担的举证责任作了规定,但对举证期限,法律和《解释》未作规定。笔者认为,既然对被告的举证期限作了限制,为了保证诉讼的效率,对原告或者第三人的举证期限也应作出规定,可以放宽到整个一审作出裁判之前。这与立法本意,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并不矛盾。

  四、被告履行举证责任的标准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制度作为确定行政诉讼胜诉和败诉的制度,设定被告履行举证责任的标准是十分必要的。在什么条件下说明被诉行政机关完全履行了举证责任,法律或司法解释应该作出规定。[page]

  1、具体行政作为所依据的事实,必须是特定法律规范所要求具备的事实。所谓“依法行政”具体的行政行为所适用的法律规范所预先设定的事实,要件必须得到满足后方能实施。一是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事实,必须是特定法律规范所要求具备的事实。如果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事实,不是特定法律规范所要求的事实而适用特定的法律规范而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则无法可依。二是特定法律规范规定的几个事实要件,必须满足几个事实要件,缺一不可。例如,工商部门对某商场销售超期食品进行处罚,必须存在两个事实要件,其一,商场有销售超期食品的行为,其二,查出的食品确是超过保质期的。两者缺一不可,否则,据此作出的处的证据便得不到满足。

  2、任何事实要件都要有确凿的证据支持。行政机关不得以强大的行政职权采取武断专横的态度作出具体的行政行为。它所认定的每一个事实都应当有根据。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如果坚持认为具体行政行为是合法的,就应当提供证据证明它所认定的事实确实存在。如果没有相应的证据支持,行政机关所认定的事实即为子虚乌有。

  3、每一证据必须是可以定案的依据。可定案的证据,同三大诉讼的证据规则一样,其标准是必须具备法律上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其真实性即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能带有任何的主观成份。证据本身不能存在假定,推测,想象的成份。作为定案的证据,一定要在当事人所争议的法律关系发生、变更、终止过程中和案件发生时形成的客观事实。其关联性,作为定案的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存在着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和因果关系。其合法性,一是证据的收集,调查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违反程序取得的证据是非法证据;二是事实必须具备法律所要求的特定形式,不具备法律要求的特定形式的证据也是非法证据。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制度处于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核心地位。这一制度对于行政诉讼的后果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法律或司法解释应对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制度不断加以充实和完善。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89年)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991提)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1999年)

  4、《行政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罗豪才主编

  5、《行政诉讼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应松年主编

  6、《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胡锦光、罗杰主编[page]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证据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25244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
要看案件具体情况判断。
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倒置
在下列侵权诉讼中,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责举证:(1)因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2)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3)
行政诉讼的立案制度
是指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标准。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举证责任到置的具体规定
您好!如有需要,可电话联系。
行政诉讼提供假的证据怎样处理
行政诉讼提供假的证据怎样处理
行政诉讼被告举证期限
他没有交医药费。我该怎么办?
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
复议和行政诉讼有什么不同之处
复议和行政诉讼有什么不同之处
行政诉讼被告举证期限
医疗保险卡锁定了,在异地可以解锁吗?
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急诊、抢救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对于医保卡的异地使用很多
360被诈骗可以追回来吗
被诈骗后,常见处理方式为报警并做详细笔录。同时,提供犯罪嫌疑人相关证据,有助于警方更快破案并追回损失。
姐夫能继承弟弟的遗产吗
姐夫继承弟弟遗产的常见处理方式包括通过遗嘱指定继承或遗产赠与。如果弟弟在生前立有遗嘱并指定姐夫为继承人,则姐夫可以依据遗嘱继承遗产。另外,弟弟也可以通过赠与方式
乡村医生异地行医罚款多少钱?
乡村医生异地行医违规,处理方式包括警告、罚款、吊销执业证书等。选择处理方式时需综合考虑违规程度、后果严重性等因素,轻微违规可警告,严重违规应罚款或吊销证书。
如何查询是不是网上在逃
查询是否为网上在逃人员,常见方式包括通过警方渠道查询和自行在线查询。警方渠道查询准确可靠,但可能需要提供相关身份证明;自行在线查询可能存在不准确的风险。选择方式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