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不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行为?

更新时间:2012-12-26 18:4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不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行为的几种情况:(一)正当的舆论监督所谓舆论监督是指新闻工作者以及其他人依法通过新闻媒介发表评论,对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方面进行批评,实行监督。纵观我国现状,随着新闻侵权案件的增多,在处理此类纠纷

  不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行为的几种情况:

  (一)正当的舆论监督

  所谓舆论监督是指新闻工作者以及其他人依法通过新闻媒介发表评论,对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方面进行批评,实行监督。纵观我国现状,随着新闻侵权案件的增多,在处理此类纠纷的过程中,媒体败诉的情形也占据了大多数。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我国目前的新闻侵权立法还相当不完善,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往往面对无法可用的尴尬境地。这种状况造成的后果就是为某些借以规避法律的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法官公正断案设下了障碍。第二,在理论上,我们对舆论监督权的概念比较模糊,在实践中也是采取行政手段介入的方式对案件进行淡化处理。另外,新闻媒体在机构设置上的行政依附性也注定了舆论监督权的先天不足,这些足以影响舆论监督权的正常发挥。

  (二)法定范围内的职务行为

  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在法定范围内的行为,影响到特定人名誉的,不构成名誉侵权。具体的讲,行为的主体必须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性质必须是法律规定或许可的职务行为,行为的目的必须是善意的。只有符合这几个条件,才是法定范围内的职务行为。

  关于律师在法庭上发表的言论是否可以排除在侵害名誉权行为之外,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基于律师职业道德,律师不得在法庭上散布毁损对方当事人名誉的言词,尤其很多民事案件都是公开审理的,此种做法可能造成恶劣的影响。另一种观点认为,为了使律师更有效的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允许律师在法庭上的言论作为侵犯名誉权的抗辩事由。我认为,律师在法庭上发表的代理词、辩论等言论,属正当履行职务的行为,即使言词过激或评论轻微不适当,也不应简单地认为构成侵害名誉权。但是,如果律师出于恶意捏造事实,在法庭上恶意诽谤他人,并造成了恶劣影响,则应认定为构成侵害名誉权。

  (三)特定利害关系人之间的行为

  在社会群体中,有的民事主体之间:如合伙之间、家庭成员之间有特殊的利益(利害)关系,法律不禁止他们相互之间基于这种特殊关系,对他人进行了传述或评价。即使传述或评价对他人有所贬义或者传述的内容足以损害他人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害名誉权。

  (四)履行法律和道德上的义务

  所谓履行法律和道德上的义务,是指依法负有义务而应当向他人披露某人信息,或者因负有道德上的义务而向某人陈述某种情况,即使告知的情况有误,也不能认定为构成诽谤。[page]

编辑推荐:

名誉权的概念

哪些行为侵犯了名誉权?

论名誉权的法律保护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损害赔偿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52399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侵犯名誉权有哪些情况
名誉侵权主要有下列几种方式:侮辱,诽谤,泄露他人隐私等。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女人恶意辱骂我,我该怎么办?
如果情节严重,可以报警处理
诽谤罪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诽谤罪结果严重。处理方式包括:1. 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2. 行政处罚,如罚款、拘留;3. 刑事诉讼,追究刑事责任。具体选择需根据案情、证据等因素综合考量,
诽谤和恐吓他人没有证据是违法的吗?
你好具体诽谤的内容是什么
我是不是在骂回去犯法?
一、被别人骂了骂回去违法吗1、被别人骂了,骂回去违法。一般的骂人属于民事侵权行为,公然侮辱他人可予以治安处罚;情节严重的涉嫌构成侮辱罪,要承担刑事责任。以口头等
河北省网上诽谤罪立案标准如何判定
法律分析:网络诽谤罪的立案标准如下:(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
你好,有人恶意在我短视频造谣毁谤怎么处理,谢谢
网络诽谤的维权方式:可以直接报警请求警察调查处理,或者去当地行政部门反映,看能否追查。
一直用我的手机号码发短信骚扰我
上午好,是在哪里的呢,是否有举报的呢
我需要起诉一个微信公众号公众号位于赤壁打名誉权官司有人愿意接吗
侵害名誉权常见处理方式包括起诉、协商和解或申请仲裁。选择时需考虑证据充分性、诉讼成本及效率等因素。如证据确凿,可选择起诉;若希望快速解决,可尝试协商和解。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