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限定劳务派遣用工比例

更新时间:2013-12-27 19: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摘要:要切实保障劳务派遣工同工同酬权利。保障劳务派遣工同工同酬权利主要是指在同类岗位上的劳务派遣工与劳动合同制用工劳动者同工同酬,建议规定劳务派遣工与用工单位劳动合同制用工的同类岗位劳动者同工同酬。同时,明确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向被派遣劳动者提供与劳动合同制职工等同的保险福利待遇,不得歧视被派遣劳动者。

  摘要:要切实保障劳务派遣工同工同酬权利。保障劳务派遣工同工同酬权利主要是指在同类岗位上的劳务派遣工与劳动合同制用工劳动者同工同酬,建议规定劳务派遣工与用工单位劳动合同制用工的同类岗位劳动者同工同酬。同时,明确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向被派遣劳动者提供与劳动合同制职工等同的保险福利待遇,不得歧视被派遣劳动者。

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法律工作部部长郭军近日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贯彻落实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应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制度。

  我国于2007年6月出台了劳动合同法,2012年12月对该法作出了修改。据了解,为了配合法律的实施,有关部门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劳务派遣若干规定。

  “要严格限定劳务派遣用工比例。”郭军表示,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但目前许多用工单位突破“三性”限制,在主营业务岗位长期大量使用被派遣劳动者,为迅速遏制劳务派遣过多过滥势头,对其用工比例加以限制十分必要。

  郭军提出,要切实保障劳务派遣工同工同酬权利。保障劳务派遣工同工同酬权利主要是指在同类岗位上的劳务派遣工与劳动合同制用工劳动者同工同酬,建议规定劳务派遣工与用工单位劳动合同制用工的同类岗位劳动者同工同酬。同时,明确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向被派遣劳动者提供与劳动合同制职工等同的保险福利待遇,不得歧视被派遣劳动者。

  郭军介绍,目前有些用人单位为规避正在制定的劳务派遣若干规定关于劳务派遣用工比例的限制,假借外包名义,把原来使用的劳务派遣工转至外包公司。但这种变化除了以承包合同代替派遣协议外,其用工管理、业务经营等与之前毫无二致,实际等同于仍在大规模使用劳务派遣工。为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防止劳务派遣转为“假外包、真派遣”等形式,郭军建议,应明确规定禁止用人单位以承揽、外包等名义,按劳务派遣方式使用劳动者。

  “全总将继续关注劳务派遣若干规定的制定工作,加强量化分析和实证研究,为完善规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郭军说。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33472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用工单位更换劳务派遣用工公司后赔偿金按照什么标准给。是实际用工年限还是最后一个劳务派遣用工公司的
1、劳务工与劳务派遣部门签订的是劳务合同。 2、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有用工协议,合同关系。 3、劳务工与服务的公司仍然构成劳动关系“劳务工的待遇不的低于服务单
劳务派遣用工加班费的规定
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和劳动合同是一样的。
劳务派遣用工
1、单位应该与你是第二次签订合同,所以不得再约定三个月的试用期。 2、现在单位不和你续签劳动合同,你可以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及经济补偿金。 如果需要帮助,欢迎来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劳务派遣用工
您好!要看具体情况。
不知道怎么办,他们就是诈骗
你好,建议协商解决
对方全责让我直接找保险公司,我该怎么办?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当理赔金额超出交强险保额时,会启动用商业险的保
15岁的时候可以住酒店吗?
可以住的,但是要注意安全。旅馆接待旅客住宿必须登记。登记时,应当查验旅客的身份证件,按规定的项目如实登记。如果已满十六周岁以上,携带真实合法的身份证,是去酒店、
这家医院要求我原医院的离职证明。我问原医院写离职证明,他们不给我开。我该怎么办?
法律分析:提前一个月向医院书面递交辞职申请,一个月后你就可以走人了,不用支付违约金,且医院应该结算清你应得的工资不得扣发。这是你的权利,是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