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应予以废止

更新时间:2019-04-17 00:57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1994年5月3日,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职工在续订合同期内违反劳动合同的赔偿问题的函》(以下简称赔偿问题的函);1995年9月1日劳动部《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1996年6月4日,劳动部《关于人民法院驳回劳动争议仲裁第三人起诉有关问题的复函》(

      1994年5月3日,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职工在续订合同期内违反劳动合同的赔偿问题的函》(以下简称赔偿问题的函);1995年9月1日劳动部《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1996年6月4日,劳动部《关于人民法院驳回劳动争议仲裁第三人起诉有关问题的复函》(以下简称有关问题的复函);1996年7月25日劳动部《关于劳动争议仲裁程序问题的复函》(以下简称程序问题的复函)等。由《条例》以及上述《办案规则》、《组织规则》和《工作规则》等为主要框架构建的劳动争议的调解及仲裁的组织和办案规则等一系列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都面临被废止的问题:

      1、 劳动部及劳动办公厅根据《条例》制定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无法律法规基础。

      劳动部及劳动办公厅所制定的上述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都是依据《条例》制定的,而既然《条例》的存在无法律基础和逻辑基础,那么,依据《条例》制定的上述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更无法律基础和逻辑基础。

      2、 劳动部及劳动办公厅超越职权制定规章,应属无效。

      《立法法》第七十一条第二款规定:“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据上述规定,我们可知,规章只能规定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行政法规两个方面。但我们发现劳动部制定的规章,以《办案规则》、《组织规则》和《工作规则》来看,均不符合这一要求。第一,没有全国人大或常委会制定的有关劳动仲裁的法律,因此,劳动部的规章当然也就不存在“执行法律问题了”。第二,虽然劳动部的《办案规则》、《组织规则》和《工作规则》里都有一句话“根据《条例》制定本规则”。但由于《条例》本身无法律效力,这三个规则自然也没有效力。

      3、 许多劳动部的规章和劳动部办公厅的其他规范性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只能由法律来规范,而法律只能由全国人大及常委来制定。 如前所述,劳动部及劳动部办公厅只是一个法律的执行机构,但实际上,劳动部甚至办公厅制定的一些文件,比如《复函》所涉及的时效问题,《赔偿问题的函》所涉及的因违反合同带来的赔偿问题只能由劳动实体法律规定。关于《受理复函》、《管辖权复函》、《通知》、《受理范围复函》、《程序问题的复函》、《有关问题的复函》均应由《民事诉讼法》或《劳动争议处理法》来规范,由劳动部及劳动部办公厅来规定上述内容所带来的问题是:其一,行政权侵犯了立法权;其二,规章侵犯了法律。

      诚然,法律没有溯及力,2001年生效的《立法法》不可能适用1993年、1994年劳动部的规章,换句话说,劳动部当年制定这些规章时还没有《立法法》对其限制,国务院制定了《条例》,劳动部根据《条例》制定了规章,似乎无可厚非,由《条例》和规章构建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和制度在平稳运行当中。但是,如今《立法法》已实施两年了,到了需要从整体上对劳动部制订的规章进行重新清理的时候了。根据《立法法》第八十七条第一款第(四)项“规章的规定被认为不适当,应当改变或者撤销的,由有权机关根据《立法法》第八十八条规定的权限予以改变或撤销。而《立法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但由于国务院的《条例》本身尚处于国务院自撤或人大常委会撤销的问题,因此,规章的效力只有等待《条例》撤销后,再由国务院来撤销。

        综上所述,《立法法》生效后,《条例》以及根据《条例》制定 的规章倾刻间就丧失了存在的法律基础和逻辑基础,且从内容上看有多处与《民法》、《民事诉讼法》不相符之处,急待国务院自行撤销,或国务院不撤销的条件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来撤销,并借此机会,来重新审视和制定劳动争议的处理机制。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劳动争议处理方式,劳动争议处理方式包括那些
一、劳动关系的争议处理方式有哪些 解决劳动争议主要适用的途径有: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 1. 和解指争议当事人之间自行约定,通过协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相互让步或让一方让步,从而求得矛盾的解决,和解后当事人仍然有申请仲裁或起诉的权利。 2. 调解是由第三者居间调和,通过疏导说服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从而解决纠纷的办法,分为诉讼或仲裁中调解与诉讼或仲裁外调解,此两者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法律特征。 3. 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手段,它既有劳动争议调解的灵活快捷特点,又具有可强制执行的特点,是指对某一事件,某一问题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在争议发生前约定或在争议发生后协商确定,或是根据法律的规定,将争议自愿交由无利害关系的第三人或机构依法进行裁决。 4. 诉讼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经过申请仲裁,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不服而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按照司法程序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的活动。劳动争议当事人提起诉讼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即该劳动争议案件已经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的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提起诉讼。 二、事实劳动关认定的条件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一般应具备下列条件: 1.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没有支付报酬的,其性质只能形成的是帮工关系; 2. 劳动者付出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或劳动者实际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约束。如果双方没有形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那么,双方是平等的民事关系,无法形成劳动关系; 3.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发放“工作证”或“服务证”等身份证件,或填写“登记表”、“报名表”,允许劳动者以用人单位员工的名义工作。劳动者对内必须是能被视为用人单位的一员的,对外能代表用人单位的,双方才能存在雇佣关系; 4.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必须达到一定的期限。双方没有在一定期限形成固定。
福建省土地争议处理条例
土地纠纷,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行政调处。当事人对行政调处不服的,可以以对方当事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当事人也可不经行政调处直接提起民事诉讼。
律师解答动态
被骗,你可以打110电话报警。
退休的问题要保留好证据之后方便法院起诉
你好,详细沟通,更好为你解答
刘梅月律师
刘梅月律师
11分钟前
可以申请法院调查令,到银行调取对方身份信息和联系电话。
吴郑伟律师
吴郑伟律师
12分钟前
是需要代书离婚协议吗?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