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应该知道三方协议书的效力
更新时间:2012-12-26 18:3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由于三方协议是大学生就业的第一步,也是最容易发生纠纷的一个环节。三方协议是由学校作为见证,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一份意向性协议,它具有法律效力,但它不能替代劳动合同。同学们要正确理解和使用三方协议,应该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唯一性,即毕业学生不得持
由于三方协议是大学生就业的第一步,也是最容易发生纠纷的一个环节。三方协议是由学校作为见证,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一份意向性协议,它具有法律效力,但它不能替代劳动合同。同学们要正确理解和使用三方协议,应该从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唯一性,即毕业学生不得持有多份三方协议,如果学生签订多份三方协议,则一旦出现冲突以第一份协议为准;
第二,法律效力的时限,三方协议的法律效力在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之后即告终止;
第三,三方协议中的违约金必须经由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协商之后约定,并且违约金的数额必须符合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相关规定;
第四,备注栏,毕业生应该尽量将单位的承诺,如休假,住房补贴,解决户口,保险等各项承诺明确写入备注栏,现实的情况是90%的以上的三方协议中备注栏全是空白。在三方协议涉及的三方中,真正履行责任和权利双方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而学校只是作为一个见证单位,不承担任何责任。
在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三方协议即告终止,此里用人单位会与其签订一份正式的劳动合同,其中约定了劳动者在单位的试用期限、服务期限、工资待遇及其它各项福利等等事宜,合同签订之后,双方即正式确定了劳动关系。而在上述提到的各项约定内容中,试用期是最容易出现纠纷的阶段。因此,关于试用期的法律问题,史律师提醒毕业生以下几点:
一般的顺序是先签订三方协议,然后报道时签订劳动合同,在其中规定相关的事宜以及试用期问题。而且,试用期间或结束后如果用人单位拒绝,则它需要列举相关的证据!
编辑推荐:
大学生就业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大学生就业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应届毕业生三方协议该怎么签
三方协议,也被称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应届毕业生在首次就业时签署的重要文件。这份协议由教育部门及相关就业主管部门统一设计,旨在作为毕业生、学校以及用人单位三方之间权益的保障。它明确了三方在就业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特别是在毕业生从校园步入社会,开始职业生涯的初期阶段。
相比之下,劳动合同则是由用人单位提出,并在与毕业生进行平等协商后签订的。这份合同详细规定了工作岗位、工作待遇以及劳动法所规定的各项权利义务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第十条,任何建立劳动关系的行为都应当有书面的劳动合同作为依据。若劳动关系已经确立但尚未签订书面合同,则必须在用工之日起的一个月内完成合同的签订。此外,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就已订立了劳动合同,那么劳动关系将从用工之日开始正式建立。
应届毕业生三方协议该如何签
1、三方协议:
三方协议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它明确了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能处理应届毕业生户籍、档案、保险、公积金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协议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
2、三方协议的作用:
三方协议是学校、学生本人、工作单位三方就毕业生离校后就业工作落实所签署的协议书。学校会根据三方协议发放派造证(报到证),这是计算个人工龄的依据,同时也赋予了干部的身份。
三方协议解除还是应届生吗
合同解除协议有效需满足以下条件:
1. 行为人要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 意思表示必须真实。
3. 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
协议无效的情形包括:
1.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协议,且损害国家利益。
2.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
3.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根据《民法典》规定,具备以下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1. 行为人要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 意思表示必须真实。
3. 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
同时,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也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当约定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而根据第五百六十三条,出现以下情形时,当事人也可以解除合同:
1. 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
2. 在履行期限届满前,一方明确表示不履行或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3. 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4. 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
5. 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此外,对于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随时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