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如何赔偿员工
更新时间:2021-05-23 13: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书面证明,在建立用工关系后,双方应在一月内签订劳动合同,但未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是否应该赔偿呢,那么关于“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如何赔偿员工”,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为你介绍整理出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帮助。
一、
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如何赔偿员工
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在第二个月支付劳动者2倍工资作为赔偿,同时应当对劳动者未缴纳的社保承担补缴义务或支付未缴纳社保月份的一倍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满一年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视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二、
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倒置”在领域广泛存在。《劳动合同法》第6、39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3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9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2条均有这方面的规定。工资支付凭证、社保记录、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考勤记录等均可要求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三、
相关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六条 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应承担在第二个月支付劳动者双倍月工资的赔偿责任,并对劳动者的社保进行相应的补缴或支付经济补偿金,上述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如何赔偿员工”的相关内容。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找法网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用人单位不给员工签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保,如何维权?
对雇主不签劳动合同及不缴纳社保的问题,您可以采取以下步骤维权:首先,收集相关证据,如工资条、工作记录等,以证明劳动关系。其次,尝试与雇主进行和解,可向调解组织寻求帮助。如果和解无果,您应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若对仲裁结果不满,还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这样的步骤,您的权益将得到有效维护。
劳动合同未签字辞职怎么赔偿
针对未签劳动合同辞职的赔偿问题,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明确劳动关系存在并确定未签合同的时长,收集相关证据;2.向用人单位正式提出赔偿要求,说明要求赔偿的法律依据和计算方式;3.若用人单位拒绝赔偿,可依法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4.在仲裁或诉讼过程中,劳动者应准备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诉求。
单位未交社保如何赔偿
公司未交社保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要求赔偿。具体操作包括:一是解除劳动合同,并根据工作年限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二是向劳动行政部门反映问题,行政部门会责令公司限期缴纳,并可能会加收滞纳金。劳动者也可选择继续工作并反映问题,由劳动行政部门对公司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