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宿州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

更新时间:2019-03-15 03:4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宿州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已经2006年12月26日市人民政府第2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宿州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第一条为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宿州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已经2006年12月26日市人民政府第2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宿州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推进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雇工(以下简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驻宿中、省属单位应按属地管理原则参加所在地统筹地区的工伤保险。

      第三条 市、县(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市、县(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设立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经办机构所需业务经费列入预算,由本级财政承担。

      第四条 工伤保险基金继续实行市、县(区)两级统筹,待条件成熟后实行全市统筹。工伤保险基金由市、县(区)地方税务部门负责征收,工伤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五条 工伤保险基金由下列项目构成:

      (一)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

      (二)工伤保险费滞纳金;

      (三)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

      (四)社会捐助;

      (五)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第六条 工伤保险基金用于下列项目:

      (一)按规定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

      (二)职业康复治疗费;

      (三)劳动能力鉴定费;

      (四)工伤认定调查费;

      (五)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的奖励费用;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费用。

      第七条 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行业基准费率标准和费率浮动办法。

      行业分类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规定(劳社部发(2003)29号)执行。行业基准费率标准为:一类行业0.8%,二类行业1.5%,三类行业2.5%.

      用人单位属一类行业的,按行业基准费率缴费,不实行费率浮动。用人单位属二、三类行业的,实行费率浮动,由统筹地区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等因素,一至三年浮动一次。费率浮动办法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财政、地税、卫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国家规定制定。

      经营范围属跨行业的用人单位,按其主业确定所适用的行业费率标准。

      第八条 工伤保险费的征缴管理按照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安徽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规定》执行。

      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名单、缴费工资、缴费金额等情况在本单位公示。

      第九条 参保单位欠缴工伤保险费用的,除按规定足额补缴欠费外,欠费期间该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其工伤保险待遇由该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

      第十条 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发生工伤事故,伤残职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的待遇支付,仍由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按原渠道支付,以后根据工伤保险基金积累情况逐步将其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统一支付,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 关闭、破产、改制企业,已参加工伤保险的应从企业变现资产中补缴所欠的工伤保险费,并为该企业原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一次性预缴工伤保险待遇费用;未参加工伤保险的也应为该企业原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一次性预留工伤保险待遇费用;变现资产不足的,从土地出让金中解决。

      第十二条 建立工伤保险储备金制度。储备金从征收的工伤保险费中提留,储备金总量达到工伤保险费年征缴额30%后,不再增加。储备金用于重大事故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发生工伤事故,应在48小时之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部门及经办机构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诊疗医院。

      第十四条 工伤医疗实行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定点医疗机构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并公告。

      职工治疗工伤应在工伤医疗定点医院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就近抢救,待伤情稳定后要及时转入工伤医疗定点医院治疗。就近抢救治疗的,用人单位及时补办有关手续。

      需转往外地就医的,必须经经办机构批准。未经批准转往外地就医的医疗费用,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遇有特殊情况,报经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工伤认定申请时限可以延长30日。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或者拒绝提出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在事故发生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第十六条 跨统筹地区生产经营企业职工工伤认定,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事故发生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协助调查;也可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事故发生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调查取证工作,认定结论由委托方出具。

      第十七条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四)因特殊原因受到伤害的证明材料

      1.公安机关或人民法院针对暴力伤害所作的证明材料或法律文书;

      2.交通事故处理部门针对交通事故所作的证明材料;

      3.民政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针对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行为受到伤害所作的证明材料;

      4.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旧伤复发的证明材料;

      5.其他有关单位或个人提供的意外伤害证明材料。

      第十八条 职工或其直系亲属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用人单位应自收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证通知之日起15日内提出举证材料。举证时间不计算在工伤认定时限内。[page]

      第十九条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由市级劳动保障、人事、卫生行政部门和工会组织、经办机构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的代表组成,负责全市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组成人数应为单数。

      第二十条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承担以下任务:

      (一)劳动功能障碍程度的初次鉴定和复查鉴定;

      (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初次鉴定和复查鉴定;

      (三)停工留薪期的确认;

      (四)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继续治疗的确认;

      (五)工伤直接导致疾病的确认;

      (六)康复性治疗的确认;

      (七)旧伤复发的确认;

      (八)配置辅助器具的确认;

      (九)供养亲属劳动能力的鉴定;

      (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鉴定和确认项目。

      前款第(三)项至第(八)项情形需要通过专家鉴定才能确认的,由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组织专家鉴定。

      第二十一条 职工因工负伤经治疗至痊愈或者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及时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工伤认定证明书;

      (二)工伤职工本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三)医疗机构的论断证明及相关病历资料;

      (四)其它需要提供的资料。

      申请鉴定的单位或个人对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第二十二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4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2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0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二十三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4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三)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停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标准为:五级伤残为2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六级伤残为15个月;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标准为:五级伤残为35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六级伤残为30个月。

      第二十四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2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0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8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6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八级伤残为8个月,九级伤残为6个月,十级伤残为4个月;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标准为:七级伤残为2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八级伤残为15个月,九级伤残为10个月,十级伤残为5个月。

      第二十五条 依照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享受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工伤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按下列标准执行:

      (一)不足两年的,按全额的60%支付;

      (二)不足三年的,按全额的70%支付;

      (三)不足四年的,按全额的80%支付;

      (四)不足五年的,按全额的90%支付。

      第二十六条 伤残职工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不予支付。

      第二十七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标准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54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第二十八条 职工以下工伤待遇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一)工伤医疗费;

      (二)残疾辅助器具费;

      (三)生活护理费;

      (四)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五)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六)一至四级伤残职工的伤残津贴;

      (七)丧葬补助金;

      (八)供养亲属抚恤金;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费用。

      第二十九条 职工以下工伤待遇由用人单位支付:

      (一)停工留薪期护理费;

      (二)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待遇;

      (三)统筹地区范围以内住院治疗的住院伙食补助费;

      (四)统筹地区范围以外就医交通、食宿费;

      (五)停工留薪期满后的住院治疗护理费差额部分;

      (六)五级、六级伤残职工的伤残津贴;[page]

      (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费用。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对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在同行业中属于较低的用人单位,从工伤保险基金中给予适当奖励。奖励办法按照省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各有关部门应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共同抓好工伤保险工作。经办机构要为参保单位出具《工伤保险参保证明》,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对不能提供有效《工伤保险参保证明》的企业,不得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

      第三十二条 劳动保障行政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正当理由不受理工伤认定申请,或者弄虚作假将不符合工伤条件的人员认定为工伤职工的;

      (二)未妥善保管申请工伤认定的证据材料,致使有关证据灭失的;

      (三)收受当事人财物的。

      第三十三条 经办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当事人经济损失的,由经办机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按规定保存用人单位缴费和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情况记录的;

      (二)不按规定核定工伤保险待遇的;

      (三)收受当事人财物的。

      第三十四条 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违反本办法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八条和第五十九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无理取闹、聚众闹事,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宿县地区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实施办法》(行署发(1997)38号)同时废止。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53020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工伤保险待遇,公司帮我交了工伤保险,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哪些?
所有的都叫工伤保险待遇,只不过一部分单位付,一部分社保基金支付
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待遇
你好,关于工伤保险待遇的支付流程是这样的。首先要明确它的办理机构是当地的社保部门。要带好自己的身份证明文件去社保部门进行办理。首先要填写工伤保养保险待遇申告登记
未缴纳工伤保险的工伤保险待遇
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不影响劳动者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另外,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工伤保险比例工伤保险比例
你好,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参保缴费,和职工无关,职工是不缴费的,按照单位的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基数,缴费费率按照单位的工伤风险性质给予不同的费率。
工伤保险可以报销,工伤保险。不予报销
应该是不合理的,具体需要根据保险合同内容来确定。
你好,我是九级工伤保险,下了工伤保险,就拿27000工伤保险合理吗?
如果用人单位给员工办理的工伤保险,一旦员工发生工伤,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按责任划分分别承担费用; 如果没给员工办理工伤保险,一旦员工发生工伤,所有费用都由用
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
有什么问题可找律师说明,建议找律师当面咨询
借了手机卡,不能办理银行卡吗?
一般可以双方协商解决吧
跑分手机银行转账过程中有去银行柜台取现行为但是现金没取出来是算帮信罪还是掩隐罪
是否犯罪需视情况而定,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根据描述,如果仅是手机银行转账,未涉及其他严重情节,可能不构成犯罪。但若有取现行为,即使现金未取出,也可能触犯法律。具体
你好请问外地的医保卡在网上办理的异地转移多少天能用
医保卡网上异地转移的常见处理方式包括在线提交申请、等待审核和结果通知。具体操作步骤因地区而异,需关注当地医保部门的通知和指引。选择处理方式时,应考虑个人情况、办
修路没有修排水沟怎么投诉
针对修路未修排水沟问题,可协商、调解或投诉。先尝试与施工方协商,若无果可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最后可向行政部门投诉,选择适合的方式高效解决问题。
我儿子高三开毕业典礼,有一同学把他么穿上衣的照片发同学群里了
首先,可与该同学沟通,要求其删除照片或撤回消息。若沟通无果,可联系群管理员或学校处理。若涉及隐私或名誉权受损,可考虑法律途径。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