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对外公布典型案例(八)

更新时间:2014-10-21 16: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案例八:销售协议不能取代劳动合同2013年10月30日,小李到某医药公司应聘,双方签订销售协议一份,约定小李担任销售业务经理,待遇为2000元/月基本工资加提成。2014年5月底,小李向单位提出辞职,同时...

  案例八:销售协议不能取代劳动合同

  2013年10月30日,小李到某医药公司应聘,双方签订销售协议一份,约定小李担任销售业务经理,待遇为2000元/月基本工资加提成。 2014年5月底,小李向单位提出辞职,同时要求单位支付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12000元,并以用人单位未购买社会保险为由要求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2000元。

  双方协商未果,小李向绵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请求,请求仲裁委支持其上述要求。某医药公司辩称,其与小李之间签订的《销售协议》就是书面劳动合同,要求驳回小李的仲裁请求。

  经过审理,绵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支持了小李的仲裁请求,裁决该医药公司支付小李未签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余额12000元,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2000元。

  对于支付经济补偿金,某医药公司表示认同,但对于支付未签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感到很委屈。绵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认为:其一,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规定,某医药公司与小李之间劳动关系成立。其二、某医药公司未与小李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申请人未签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请求也应成立。理由是:聘用协议是用人单位、受聘者双方对工作内容、岗位职责、职务权力等方面的明确,是岗位职务的聘用。

  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劳动关系的法律载体,是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是劳动者实现劳动权的重要保障,是用人单位依法使用劳动力,巩固劳动纪律,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减少和防止发生劳动争议的重要措施。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的规定,本案医药公司与小李签订的是销售协议,协议中只约定了小李的岗位及报酬,欠缺上述法律规定的大多数必备条款。因此,虽然当事双方签订了销售协议,但不能将双方签订的《销售协议》视为已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的规定,绵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支持了小李要求单位支付未签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仲裁请求。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27662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劳动人事争议
你好,那要看法院的判决
劳动人事争议
你好,需要看具体的证据的
劳动人事争议
不得随意的克扣工资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我可以去交警队检查电动车丢失的监控
您好,可以报警后由警方调取监控录像
在二手车店买车不到两个月就有问题了。我要求退款
你好,是否可以退款要看商品是否有问题,另外还要看合同的约定。
判决书下来15了,为何不拘留
针对判决书下来后的处理方式,可以选择上诉或执行。如果对判决书有异议,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提起上诉。如果认可判决书,应当履行判决内容。选择不同处理方式需根据具体情况,
我的朋友,电话打通,我一直没有人接,微信信息发出去了,没有回发,知道是什么情况,可以报警吗?
可以报警。若朋友长时间失联,应尽快报警,警方会展开调查。同时,尝试联系其他亲友,了解朋友近况。如情况紧急,还可向社交媒体平台求助,发布寻人信息。
教育机构取消合同
教育机构取消合同是否需要提前通知对方,取决于合同的具体类型和约定。对于不定期合同,教育机构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应在合理期限前通知对方。对于其他类型的合同,如双方
如果跟老板说是长期工但是只干了两个月就不干了会有什么后果
提前离职需谨慎处理。先查看劳动合同条款,了解违约责任;再与老板沟通,说明离职原因,协商解决方案;最后按协商结果办理离职手续,避免纠纷。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