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未支付产假期间工资劳动争议案

更新时间:2019-05-06 04:09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女设计师将公司告上法庭,法院一审判其获赔6万余元吴欣室内装饰设计师李女士认为,怀孕后公司让她回家休息,却不支付产假期间的,遂和公司对簿公堂。记者昨从福田法院获悉,此案经过仲裁、诉讼程序后,该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公司应支付李女士产假期间的工资等共

女设计师将公司告上法庭,法院一审判其获赔6万余元 吴欣

室内装饰设计师李女士认为,怀孕后公司让她回家休息,却不支付产假期间的,遂和公司对簿公堂。记者昨从福田法院获悉,此案经过仲裁、诉讼程序后,该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公司应支付李女士产假期间的工资等共计6万余元。

深圳某实业有限公司诉称:2006年,李女士到该公司任室内装饰设计师职务,工资为每月1万元,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2007年5月,李女士因怀孕提出离职。2008年5月9日,双方因工资问题产生争议,李女士遂向劳动部门申请仲裁。后劳动仲裁部门作出裁决:该公司应支付李女士产假期间的工资3.5万元、工资及25%的经济补偿金5万余元、的经济补偿金1.5万元。该公司不服裁决,遂向福田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法院判其无须支付仲裁裁决的款项。

一审开庭时,李女士辩称:她在公司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0小时,双方并没约定月薪中包括加班工资。后因她怀孕,工作劳累,公司称让她回家休息一年,等孩子大些再回单位上班。到2008年5月9日,因公司不支付她的加班工资、产假工资,她才提出离职,并申请劳动仲裁。

福田区法院审理后认为,某公司和李女士之间存在,双方的合法权益应受《劳动法》保护。某公司向李女士发放工资至2007年5月底,可确认该时间为李女士的最后正常。李女士的岗位为室内装饰设计师,该岗位在工作时间具有一定的弹性,法院结合其月薪水平、岗位特点,酌情认定其存在偶尔加班的情况,加班时间为每月正常工作日加班16小时。

虽然某公司称李女士是在2007年5月9日主动提出辞职解除劳动关系,但该公司的部门经理、行政副总作出批示的时间均为2008年5月9日,《离职审批表》也显示李女士在2008年5月10日仍在进行后勤工作交接,所以法院认为双方解除劳动关系的时间应为2008年5月9日。

李女士因怀孕于2007年6月1日开始休假,但没有提交证据证明她已向公司履行了请假手续,其产子后未向公司申请哺乳假,也未再向公司提供劳动。根据法律规定,公司只需向李女士支付105天产假期间的工资(产假90天+晚婚晚育15天)3.5万元。此外,因公司未支付李女士产假期间的工资,李女士有权要求其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

该院遂作出一审判决:深圳某实业有限公司应支付李女士产假期间的工资3.5万元、加班工资及25%经济补偿金1.1万余元、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1.5万元。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公司要求产假工资产假期间不发放。是否合理。正常产假产假期间工
1、如果没有参加生育保险,那么产假工资,按照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2、如果已经参加生育保险,那么在产假期间可享受生育津贴,这也就是产假工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产假期间加班,产假能否恢复。
看是否有交纳社保,发放生育津贴
在产假期间,停发产假期间工资,是否合理。
按规定是给的是全额工资,而不是支付基本工资。 由于公司为你缴纳了生育保险,所以产假工资也叫生育津贴是由社保中心进行核定并支付的。一般是先休完产假之后,职工将社保中心要求的材料交到公司,由公司去办理相应的领取,再转付到你手中。 如停缴社保,可以向劳动监察或社保部门投诉解决。
律师解答动态
做医疗损害鉴定是个办法,它能确定医院诊疗有无过错及过错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可以先收集好历年病历、检
二类工业用地调为三类用地,通常得先进行可行性研究与评估,明确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接着要准备相关材料
王强律师
王强律师
2分钟前
协商不成,诉讼解决,在诉讼中申请鉴定。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4分钟前
患有慢性病的人申请低保,首先要确认家庭经济状况符合当地低保标准,即收入低、财产少。准备个人身份、疾病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5分钟前
这种情况,前方电动车在机动车道行驶且因躲避汽车别到你致摔倒骨折,有一定过错。汽车若存在影响电动车正常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7分钟前
这很可能是诈骗陷阱。正规借款不会要求去淘宝买激活卡才能使用资金。别按对方要求操作,避免财产损失。可先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8分钟前
不小心报名兵役登记不用太担心。可以在报名系统里查找取消报名的选项按提示操作;要是系统没这功能,可联系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9分钟前
村里要村民身份证,可能是用于办理补贴申领、统计人口信息、申请公共服务等。不过村民要谨慎提供,避免信息
我也要提问
相关文书下载